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圣 《理论探讨》2006,3(1):73-75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先的许多优势,在时代转换和社会转型中正在逐步变为劣势,以阶级分析见长的马克思主义,在以抽象的人学分析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正逐步丧失话语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重塑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形象、以爱国主义为内核重组意识形态话语、确立建设中国意识形态原则等途径,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进行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题中之意.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必然在逻辑上引申出相对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命题.这一命题不仅包含了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江泽民意识形态理论和胡锦涛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和论述,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SUV(Spots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功能车在车市中异常活跃。运动型多功能车属轻型越野车范围,除了有越野性强、四轮驱动的特点以外,更强调汽车的功能化、动力性和个性化,并且其也成为山地、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的主流车型。相对于轿车而言,SUV是一个“长寿”车种。 目前,国内越野车生产厂家不多,知名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被称为日产“中国战略车”的PALADIN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倍受好评,并将由  相似文献   

4.
从话语权视角看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三标 《理论导刊》2006,(12):27-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文化”态势,挑战了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价值原则,适时整合中国传统意识形态资源,推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创建适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体系,是实现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化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话语权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凝练和明确,强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重要概括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阶级意识·科学·意识形态”三者统一的思想理论建设方法论,建构并深化了“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意识形态逻辑,出色地完成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引领事业发展、创造伟大成就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抗性持续增强,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狂热追捧”“千夫所指”“道德审判”“道德绑架”“口诛笔伐”“人肉搜索”“舆论反转”“情绪反转”等网络极端行为层出不穷,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抢占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先机,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成为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为主方向,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供给,放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量,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空间,瞄准“群体极化”、打破“群体盲从”、狙击“网络恶语”,全面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破壁入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已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重要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关系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凝聚力。从认知、信念、情感的意识形态内在结构着眼,从网上理论宣传、网上精神家园和网上群众路线着手,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是因时应事顺势之举。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符号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话语价值的人民性、话语内容的民族性、话语表达的创新性三大鲜明特征。而中华文化的深刻沉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鲜活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三大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鲜明特征和生成原因,对通俗化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形象化传达治国理政思想,增强制度自信、生动化传播中国价值,消除思维偏见,都具有多重时代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代表"看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祥在“从‘三个代表’看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一文中指出,“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首先要面对以下课题。一、致力于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当代解读,以强化我们意识形态基础理论建设。二、充分凸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以恢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价值取向。三、进行必要的体系重构,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融合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但是基于意识形态所涉及范围的宽泛性,很多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在怎样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问题上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而且在判断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时也不得要领。意识形态虽然纷繁芜杂,然而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离不开“五大支撑”,即意识形态所坚守的理论基础,所憧憬的理想信念,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所秉承的道德观念以及所使用的话语体系。这就为辨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五重维度,即在理论维度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在理想维度上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价值维度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维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在话语维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其中“理论”是意识形态大厦的“奠基石”,“理想”“价值”“道德”是意识形态大厦的“擎天柱”,“话语”是意识形态大厦的“外装饰”。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17)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正从“苏联模式”改向“西方模式”?现行中国的经济能否被认为是“混合经济”?如何理解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取消“大锅饭”有无具体时间表?在改革中,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利益结构的特征和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国家的重构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权威和资源整合以及社会动员能力为新中国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利益结构提供了前提条件。新的利益结构特征和模式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在利益格局中呈现全新的方位和“颠覆性”的变化;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的同质化和关联性;社会结构简单化、封闭化和“身份”特征的凸显化。这些特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计划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凝聚力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为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其深入人心并实际指导人们的言行。而增强“吸引力与凝聚力”又是有效性的基础,在促成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如何增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以及宣传工具的亲近感,是增强宣传有效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8)
高技术时代,筑造中国梦并实现其政治功能,离不开人民群众意识形态中的正确历史观与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反映,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历史特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助于人民群众凝聚中国梦共识,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路军 《瞭望》2021,(15):6-9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凸显了我们党对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牢牢把准正确舆论导向;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已经成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7.
“接受”是影响意识形态建构有效性的重要节点。以“接受”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与人民之间的接榫点,基于“读者视角”“期待视野”“内容优化”和“参与互动”的分析范式,分析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始终关注“人民的接受”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之道。“接受”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启示我们,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建构实效需继续坚持人民视角,契合人民的期待视野,不断优化内容,创新话语体系与载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工程是以总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视角,探寻复杂问题最优解决方案的管理科学。意识形态管理权是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对意识形态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权力。在推进意识形态管理权制度化过程中,我国意识形态资源当前所呈现的广泛化、效力弱化、网状化的问题,可以用系统工程“总体抓总”-“量化分析”-“分级落实”的管理思维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将系统工程应用于意识形态管理实践中,构建意识形态资源立体监管制度、创建意识形态工作量化管理制度、确立意识形态工作分级落实制度,成为系统性推进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呈现出“现象级”变革,实现了由以往的“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境遇。与此同时,全媒体场域中的多元思潮、推荐算法、“过滤气泡”“信息茧房”,不断遮蔽着作为“普遍适用参照点”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导力、整合力、传导力和效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规范技术驱动、加大优质供给、提升媒介素养,构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突破路径,让全媒体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设。  相似文献   

20.
周田田 《理论导刊》2021,(4):95-10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具有三维价值。本体论维度:马克思主义破解了意识形态的“伪全民性”,指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意识,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义。实践论维度:“阶级意识”的阶级性与“人民立场”相呼应;内涵的革命性与“思想批判”相照应;内在的现实性与“问题意识”相融通,彰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内核。方法论维度:坚守“阶级意识”,做到不弃初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守好核心,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谨持惕心,科学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秉持本心,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解放情怀,筑牢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