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脸     
他爱对领导点头微笑,领导批评他,他也微笑;领导讨厌他,他也微笑。领导就开始喜欢他了。凭着笑脸他入党、转正成为领导手下爱将。一天,领导见他没笑脸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历史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勇敢、机智、坚强,他以神的形象印在人民心中。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恨情仇,在他刚毅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婚姻充满了悲欢离合,历尽了酸甜苦辣,他既品尝到了人世间爱的醇美,也体验到了生活中夫妻间的琐碎。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他走了好些年了。 人们一直都念叨他、想着他、敬仰他! 因为他是一位好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用生命铸就绿色的丰碑,诠释了最美好的事业。 疾病使他倒下了,但他的精神熠熠生辉,人心使他永生!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天地》2006,(6):10-15
曾几何时,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权倾一时。曾几何时,他深受毛泽东的信任。曾几何时,他随心所欲地整人害人。曾几何时, 他极善伪装,以至于死后也骗去了不少花圈。又曾几何时,他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撤销了对他的《悼词》,开除了他的党籍。这个人就是康生。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拍马溜须的、凶神恶煞的、厚黑的、毒辣的,他都养。后来,他信不过人,开始信神。早晚一炷香,虔诚地敬拜。即使自己出了远门,最关心的,不是家里的人好不好,而是香烧没烧。这个人最后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挂了。也就是说,神也没保住他。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一个康巴汉子。他是儿子、哥哥、丈夫、父亲。他担任过甘孜州外贸局副局长,旅游局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为了这座生他养他的高原,他做过很多事:出口松茸、开发旅游、解决农牧民生活所需、让孩子回到课堂、让文化走近百姓……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走了,却被大家永远铭记在心中。这个人,叫毕世祥。  相似文献   

8.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9.
谢谢你来了     
吴奎 《实践》2021,(2):59-59
我叫李保祥,今年50岁,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住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新发村。2018年7月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满洲里市派来的扶贫干部,他叫陈晓辉。提起他,我还真有些惭愧。一开始,我看他每天夹个小包走东家、串西家,以为他来了也解决不了我家的实际困难,有点不爱搭理他。但小陈时常上门走动,礼貌、耐心、详细地了解我家的情况,给我留了个人联系电话,让我有困难就找他这个帮扶人。日久天长,我逐渐对小陈同志有了几分好感,越来越愿意跟他唠嗑了,有时候还主动去找他求助。  相似文献   

10.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11.
七彩风铃     
《党建文汇》2001,(2):42-42
那个男孩患了小儿麻痹症,落后的医学无法救他。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人”。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他目光长远,有胆识,办事公道,能力强,带领一方百姓走上了“工业立村、农业富民、第三产业创收”的致富路;他一心一意谋发展,以身作则,带领村干部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民们都说:“有他当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可他太辛苦了……”而他却说——  相似文献   

13.
不鄙视利小     
他12岁那年,进了美国一家餐馆打工。当时,因为他年龄太小,老板曾一度想拒绝他。但是,他的至诚、他的决不放弃、他的一遍遍的说服,使老板只好相信,他已经具备了16岁少年应具备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斗士",连珠炮轰,无休无止。他对战过法学界的贺卫方、文学界的韩寒、企业界的罗永浩、医学界的钟南山……最近,他又与崔永元闹得不可开交。他是方舟子。就在他向法院提告的当天,廉政瞭望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5.
真情的价值     
<正>一口浓重的四川话、黝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这是见到孙洪勇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他已当了3年副连长,担任连长一职也已大半年了,但他身上依然散发着泥土的味道。在采访中,孙洪勇最愿意谈的是他每次尝试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时的激动和带领职工共同致富时的喜悦,而当谈到自己所获得荣誉时,他总是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得一提。"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谦逊,才让他不断地进步;因为他的担当,才使他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刘开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也永远见不到他了。他驾鹤畅遊于太行、太岳、吕梁、北岳所有的山西的山、山西的川和整个山西大地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高大的身影,时而显现的憨厚的面容,时断时续的他的朗朗笑声和……之外,就是对他的深深的思念,久久的,永远永远也不会消失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1935年,年仅18岁的他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他被党组织派往前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学成回国后,他受党委派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从此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组织和形势需要,他留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继续"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特工生涯,公开身份,重新回到阳光下。在隐蔽战线长达20多年的工作中,他功绩卓著,屡立奇功,他提供的一条情报曾挽救了上百名战士的生命,他身份百变,灵活机动,难辨真假,曾利用假身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后,他更以"敌特"身份挫败了敌人的越狱暴动……他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8.
正周有录教授是一位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几十年的医学专家。他的履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书写着他无悔人生的执著追求;记载着他不懈进取的足迹;闪烁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精神的光辉。1954年,他从新疆军区卫生学校军医一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工作。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工作群英会,受到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人民健康,从病魔的手中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9.
康琴 《廉政瞭望》2021,(6):29-30
2019年年底,廉政瞭望记者曾来到张晋铭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访。在他生前的办公室里,留下了43本笔记本,和厚厚的一叠奖状。把他视作师友的同事红了眼眶,把他视作亲人的村民悲痛不已。我们通过人们的讲述,慢慢拼凑出他的形象:铁面无私的纪检“张二黑”、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小张”、“工作狂”丈夫……当年9月22日,在他因病去世的头一天,他还惦记想去看望他帮扶的群众。9月26日,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他无比牵挂的赵家沟,继任者延续推进着他的工作。桃红柳绿的赵家沟,欣欣向荣的赵家沟,不再见张晋铭的身影,但他的名字,从未被人们忘记。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