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集中体现,尽管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经验总结,但在拉美、东欧等大部分国家的实验都基本上归于失败。相反,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段内,我国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共识。即使如此,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的势头却依然很猛,如果在中国所有经济领域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思路,就意味着我们在走向这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陈茂来 《世纪桥》2010,(21):65-66
"华盛顿共识"是美国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特征。"华盛顿共识"诞生初期受到了拉美和东欧国家的热情欢迎,但没有给这些国家立即带来发展和繁荣,相反却使很多转型国家陷入经济发展的阵痛期,"华盛顿共识"的效用引发巨大的争议。任何经济理论都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制度才能真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分析华盛顿共识的缺陷,并指出华盛顿共识隐含的理论假设是有效的制度环境。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由于在不具备这些假设条件的情况下推行了华盛顿共识,从而导致了实践上的失败。华盛顿共识对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具有警示意义。我们要认清华盛顿共识的本质是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的理论体系。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强调制度的稳定性和改革的渐进性,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华盛顿共识从一种改革方案演变成一种转型模式,然后演变成一种右翼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认为这种演变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兴起紧密相关。华盛顿共识这种极端右翼的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经济理论,又是一种政治立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我们应深入认识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两面性态度,正确应对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揭示了"中国模式"的本质——"所谓‘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清这一本质,必须分析四个共识——"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莫斯科共识"、"中共92共识"(中共十四大达成的关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共识),尤其要从"中共92共识"中,把握"中国模式"的七大要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基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其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是其"绝招",四项基本原则是其根本,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是其关键,"一国两制"是中国模式解决历史纷争的创举。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改革已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触及深层次的利益矛盾。要清醒认识中国特色制度变革的历史,正确把握中国改革的方向,有必要对"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和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重新认识。"华盛顿共识"全面私有化的观点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其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方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提供了反面教材,其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为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信心。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方向,是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流行全球造成的危害已举世皆知。令人遗憾的是,某些中国的经济学家却似乎对此茫然不知,对新自由主义改革政策的危害缺乏了解和警惕,至今仍然盲目地坚持着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观。相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5月11日,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调查报告发表,并迅速引起了世界关注"。北京共识"成为替代"华盛顿共识"的国际政治热词。雷默写道":不管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北京共识都已经引出一系列的新思想,这些思想与来自华盛顿的思想截然不同。""不管最终发生什么情况,中国的崛起本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是我去过的为数不多的美国城市之一。华盛顿的大部分街道被绿荫掩映,而不是被高层建筑的阴影遮盖。这一切,要归结于1910年国会通过的法案限制了华盛顿建筑的  相似文献   

10.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共识提出后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也受到强烈质疑。然而,中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更广泛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从北京共识的视角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理论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开放性,这个理论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来看,在战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欧洲形成的一种超越阶级、阶层和政党差别的“福利共识”局面,奠定了欧洲“福利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福利共识”趋于瓦解,引发当前“福利国家”出现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发展路径或形式是否形成了某种"模式",应放在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考量。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十分热烈,对是否存在"中国模式"论者见仁见智。如果撇开某些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考量和隐忧,说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某种模式亦未尝不可、无可厚非。自然,中国亦无意输出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北京高校造反派中的“天派”、“地派”并没有各自的统一组织;它们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天派”、“地派”都是中央文革小组的工具,它们都争做中央文革小组的“铁拳头”;“天派”、“地派”之间始终保持了力量的基本平衡;“天派”、“地派”两大阵营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的概念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倩 《唯实》2008,(10):24-27
“中国模式”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或发展经验,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视野来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时间上,“中国模式”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其内容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综合性的概念;“中国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是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中国模式”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刘丽娜 《党建文汇》2009,(10):16-16
去年9月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一年来,世界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峻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目前,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而此时冷静反思尤显必要。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所说,危机的一大教训就是“我们不要浪费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1):31-32
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昕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冯玉祥趁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机发动"北京政变"。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和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主编,蔡和森密切关注"北京政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分析事变发生的原因,阐析政变发生后各方的态度及反应,评估政变的影响,从而公开阐明中共对于事变的态度和立场。蔡和森对"北京政变"的研究和评述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较强的时效性和鲜明的前瞻性,由于资料局限和立场影响,某些评述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总的说来,蔡和森对于"北京政变"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小拥 《世纪桥》2011,(19):65-66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是学术领域国际合作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学者的智慧。与其把包容性增长视为外来的概念,不如把它看做包含普世价值的全球共识。中国理应成为包容性增长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