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维 《创造》2002,(4):39-40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批判地吸取借鉴了西方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出了不同于西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邓小平在继承以往发展理论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通过阐释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本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光辉体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折射出一代伟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情怀,以此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而激励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万众一心、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3.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4,20(5):16-19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史的角度看,邓小平理论是开启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发展的理论;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角度看,邓小平理论是推动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巨变的精神动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看,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谢龙 《阵地与熔炉》2000,(6):21-24,59
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集中的体现是贯穿其中的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着重领会,是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关键。本文拟就这种哲学思维所蕴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而跃升为邓小平理论的起点以及邓小平理论因自觉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而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几个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它的理论研究重点和理论内容重心 ,已经由暴力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任重道远 ,在 2 1世纪必须继续沿着邓小平理论开辟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也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注意到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 ,对与时俱进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三化”在新时期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并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三化”推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在拨乱反正中形成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十二大至十三大,在迅速推进中形成邓小平理论的轮廓;十三大至十四大,在经受考验中形成邓小平理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陆魁宏 《求索》2012,(5):257
全国知名学者荣开明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的探索,时间长、范围广,论著多。《邓小平理论新探》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后对邓小平理论的新探索。《邓小平理论新探》不同于过去许多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论著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和奠基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在中国胜利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真理。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所著《当代中国的邓小平理论》正是贯穿了并全面展开了这一主题。《当代中国的邓小平理论》是作者从80年代初以来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结晶,这部著作虽然是由作者在这一时间内所写的一系列的论文所组成,但它不是一般的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地位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理论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更在于它的根深藏在当代中国土壤,是中国的、中国人创立的、为了中国的理论,具备中国自己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体地位。明确邓小平理论自身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深入,是中国人民理论觉醒的必然结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坚持的三大指导精神,即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和重人精神,指出这三大精神不仅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部分的原因,而且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因.并由此指出这三大精神是内在于邓小平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具体内容.进而建议人们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及其精髓.  相似文献   

12.
肖艳 《湖湘论坛》2002,15(4):88-88
任何一种理论创造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并有所创新。因此,那种对前人思想成果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正确的;相反,唯本本是从,以为前人的理论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千古不变的教条也是错误的。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推向了前进。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创新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创新,突出地表现在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生产力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切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概括了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因而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一理论,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对(宣言》基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在实践中的烟熟运用,在邓小平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学习《宣言》的基本思想结合起来,认清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血脉联系,才…  相似文献   

15.
张月群 《新东方》2006,(11):8-10
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新开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本文拟就《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概论》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以其务实的作风和坚强的党性奠定了其理论创新的扎实的基础,使得创新精神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色,并以其创新精神不断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其鲜明的创新品格的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学习十五大精神,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不仅表现在基本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且在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吴树青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拟就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一、当代中国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洞山会议     
清纯 《今日海南》2006,(9):35-35
切入点一: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切入《江泽民文选》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反映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地位。切入点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切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在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一、从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基础上理解其生命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并有力地指导了这个伟大实践,这是邓小平理论具有生命力的实践基础.伟大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大贡献.就是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并把它同解放思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