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3-64
1932年春,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和决定,闽粤赣省委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一)检阅一年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二)接受苏区党大会的一切决议与定出更实际具体的来实现;(三)成立新省委。”  相似文献   

2.
潘敬国 《前线》2014,(4):124-126
延安整风运动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高级干部范围内讨论党的历史问题,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由任弼时同志主持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于1944年5月开始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4年10月26日,任弼时同志在讨论湘赣苏区历史问题的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3.
1932年春,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和决定,闽粤赣省委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一)检阅一年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二)接受苏区党大会的一切决议与定出更实际具体的来实现;(三)成立新省委.”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新的论题,就笔者浅见所及,在已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各类史书中尚无闽粤赣苏区的记载,更无它与中央苏区关系之论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苏区建立了统一的党、政、军、工、团的省级领导机关,并领导苏区军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亟须进行深入研究。一、闽粤赣苏区的建立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了巩固发展全国苏区,于1930年11月17日制定《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确定闽粤赣为全国6个苏区之一。“苏区工作计划”对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1-62
1930年9月下旬,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闽粤赣苏区的领导,决定派新增选的中央委员邓发前往主持工作.闽粤赣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包括闽西苏区、东江苏区和赣南部分苏区.邓发肩负的使命是:纠正过往几个月的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使闽粤赣苏区打成一片,停止冒进政策,有阵地的向东江开展”.具体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1-62
1930年9月下旬,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闽粤赣苏区的领导,决定派新增选的中央委员邓发前往主持工作。闽粤赣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包括闽西苏区、东江苏区和赣南部分苏区。邓发肩负的使命是:纠正过往几个月的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使闽粤赣苏区打成一片,停止冒进政策,有阵地的向东江开展”。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12):10-10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中共六届蔌 全会上通过的,最早的决议草稿是任弼时在一九四四年五月完成的,题目是《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议(草案)》。  相似文献   

8.
《聂荣臻回忆录》第十六章《在延安的日月》中写道:“在整风过程中,由任弼时同志主持,起草了《关于苦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为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通过。这个文件搞得相当不错,短短的,纲领式的,分清了我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作出了明确的结论。这是整风运动的一个巨大成果。” 聂帅的短短几行字,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当时我在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工作,同时兼办任弼时同志交办的一些日常性事务,从我所知道的《决议》的形成过程,深深感到任弼时同志那种对  相似文献   

9.
此书由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论入论文二十二篇。关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共青团专题,以前研究的不多,记文集的问世,不能不说是填补了这项空白。尤其是《苏区共青团与苏区红色政权》、《福建反“罗明路线”事件与苏区团的工作》、《苏区团中央局和苏区团中央组织系统概述》、《从苏区团中央局成立到苏区第一次团代表大会》、《略论少共国际对我国苏区青年运动的影响》等文,从苏区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在涌赣苏区工作虽然只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但他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骆驼”精神给苏区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实事求是纠正“左”的倾向1933年6月上旬,任罚时到达湘陆苏区中心—永新县。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任弼时初到湘赣省时,正面临王明“左”的路线在苏区贯彻执行、苏区各项工作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影响的局面。以王首道为书记的原省委已被改组,不少干部和群众被错当成“AB团”分子遭逮捕…  相似文献   

11.
《罗明回忆录》已于1991年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罗明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闽粤赣(苏区)省委书记。这本回忆录,记述了罗明同志一生坎坷的经历,有对担任福建第一任省委书记期间开创性工作的回忆,有对轰动一时的苏区所谓反“罗明路线”真相的真实记录等。它是我  相似文献   

12.
杨晓璐 《党史纵览》2006,(10):21-23
任弼时与陈琮英 1934年7月初,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六军团处境危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红六军团向西突围到湖南中部去创立新的苏区,同时命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湘赣省委书记的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与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率红六军团向湘中地区转移.8月,任弼时带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当时在湘赣省委工作的任弼时夫人陈琮英也一起随军行动.  相似文献   

13.
李曙新 《党的文献》2022,(3):115-119
1924年11月20日《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刊发了“少年国际五周纪念特刊”的一组四篇文章。根据文章的署名、内容等相关信息,在查阅目前已经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任弼时的各种文献资料后,笔者经过分析认为,这组文章中的前三篇应为任弼时早年佚文。从作者署名看,《今天是什么纪念日》的署名“弼时”系直接由任弼时的本名而来,《少年国际五年来的经过和成绩》的署名“闢世”为“弼时”的谐音,《少年国际四次大会的经过和其内容》的署名“伯林斯基”是由任弼时俄文名字Бринский音译而来。从任弼时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和承担的工作看,这三篇文章发表时,任弼时刚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四大,且在回国后肩负着贯彻和宣传大会精神的职责和使命,在参加青年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国代表中最有可能写作这三篇与此次大会密切相关的文章。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看,这三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和任弼时论述青年团建设的文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百周年诞辰。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从已经出版的《任弼时传》、《任弼时年谱》、《我的父亲任弼时》、《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纪念集》、《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等书中,选编出若干个小故事予以连载,题为《他是中国人民的骆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红四军多次进军粤东北的推动下,粤东北苏区与赣南、闽西苏区逐步形成一体,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资料的考辨,可以证明,粤东北苏区的五(华)兴(宁)龙(川)苏区和蕉(岭)平(远)寻(乌)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苏区和江西苏区,梅(县)(大)埔丰(顺)苏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和福建(闽西)苏区;南雄隶属于赣南苏区,这些苏区均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几点补正(下)杨瑞广二、关于"七大"延迟召开的原因及任弼时是否担任"七大"筹委会秘书长问题《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说:"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召开,...  相似文献   

18.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湘赣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也是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任弼时高度重视电讯工作,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重视电讯队伍的建设,并具体指导电讯联络和侦察,为发展我军的电讯事业,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31年12月21日(或22日),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与红军.抽调白区百分之六十的干部到苏区去”的指示精神.从白区回到苏区.由中央交通局负责人之一的肖桂昌护送从上海到达福建汀州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  相似文献   

20.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