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作为思维方式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行为,一国对外形象和对外态度的被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则取决于行为体的文化内涵或者说价值观,而“国家利益来自国家特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活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的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文化交流进一步展开,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拉美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关于经济制裁的战略思考与对华禁运决策(1949-19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挥经济制裁的对外安全和政治作用,向来是国家对外战略思考和决策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此,国际政治研究成果表明,出于政治目的的对外经济制裁具有特定的内涵、模式、动机和效果。特别在解决国际冲突时,对外经济制裁构成了一个介于采取军事行动和无所作为之间的替代选择。那么,这些理论性的假设能否在冷战国际关系中得以验证?为此,本文依据美国和英国的解密外交档案,以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的战略思考与决策的起始阶段(1949—1953)为考察对象,试图分析对外经济制裁行为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西方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是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进行的,尤其是以西方为追赶标准的,西方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国家形象等方面西方观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制必须认真应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魏一帆 《南风窗》2010,(1):98-99
跟西方目前从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寻找明天的经济领导一样,西方也在等待中国在思想和信仰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人物,由此产生的"软实力"和声望将获得巨大的力量,比所有媒体计划、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在一起更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规范的研究是国际政治学中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西方学界从理论上更多地强调国际体系层面从上到下的传授和国家层面的学习,在实证研究中重点关注西方国家如何把自己的规范扩展到世界,但这种视角忽视了非西方国家在国际规范扩散中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观察非西方国家行为的窗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通过外力强加给他国,不是以所谓居高临下的"文明"标准来教化人,而是在平等交往过程中,从周边有着共同遭遇和历史经历的国家着手,通过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和对外援助等渠道,逐步嵌入到更多的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中,从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扩展到相异的国家,实现中国对外关系原则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泛政治化"传播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屡遭"误读"而"失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现实"与西方媒体的"妖魔建构"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逻辑困境。从"防御型国际传播模式"到"主动型国际传播模式"的逐渐转换,有助于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薄智跃 《南风窗》2010,(17):54-56
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不好不坏、坏、好、超好。事实上,西方国家未必就一定对中国没有好感,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有许多是中国的邻邦。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每一样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智慧和韵律。在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往来交流日益增多,这种客观事实使得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经说过:“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无  相似文献   

13.
彭修彬 《当代世界》2021,(12):10-15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的政党.早在成立之初,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开展对外叙事,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从接触、融入到引领世界的历史进程,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叙事的基本框架、内涵体系和主要特征,进而研提新形势下开展对外叙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最早确立对外文化政策的西方国家,法国通过持续对外输出其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成果来巩固和拓展其软实力影响.在以"文化影响力"为核心的目标体系下,法国对其文化外交实践投射了重要的价值导向,比如坚持"文化例外"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并举,强调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同构等.法国文化外交秉承"大文化"理念,建立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供给体系,包括对外法语传播、文化艺术交流、文化产品出口、高等教育推广、视听资讯输出等,并搭建了相应的对外文化行动网络.法国在文化外交机制建设及治理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外交部作为主导的组织机制,鼓励官方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注意借重商业行动的带动作用以及施行多元互动的统筹运转机制.法国文化外交实践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主要体现在对外文化行动中坚持维护本民族文化价值、持续拓展多元化的内容供给、推进文化产业创新、革新行动主体的参与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与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目标,因此它是指导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观点,也是分析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因与判断国际事务是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东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强调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唯一目标,它们用国家利益来掩盖阶级利益;苏联过去认为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必须服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论问题,结合中、苏、美外交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新中国外交的第60个春秋,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国外交与60年前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中国外交的目标、对外关系的布局、与不同国家的关系、外交的形式和内涵等都显示了新的时代特点。在承前启后的2009年,中国外交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多边合作,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加强全方位外交,充实和拓展总体外交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在言论自由、舆论民主的表象下掌控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施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固化着资本主义的"本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的正统秩序,导致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基调是敌视社会主义,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不仅要认识其经济基础,也要认识其上层建筑,不仅要认识其变的一面,更要认识其没有变的一面,不仅要认识资本主义各国的"内政",还要认识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8.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有学者认为,就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而言,这场转变的历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冷战等等。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今天西方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商业以及令人艳羡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表推销到世界各地。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著的作用,近20年来,西方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席位得以恢复之前,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活动多集中在双边领域,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侧重,且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60年代前,偏重于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在1960年代国内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合作空间。到197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逐步打开局面,并为此后的农业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对外交往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及国内农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