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施教主体(教师)与受教主体(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一种互动的双力活动。在师生互动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课教学中,教师既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者,又是课堂互动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事先将教学的说课过程、互动内容设计好,并让大学生课前排练好,才能在课中实现有效的互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专题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范式,其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性。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特性,是深化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认识的重要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施教的过程中,受教状态具有自然性,受教心理具有非逆反性,受教过程具有愉悦性,受教效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低俗化倾向及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提出现实诉求。同时,网络实践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和平台。网络时代这一历史境遇,不仅赋予公民教育以新内涵,使之将培养公共精神作为目标追求,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公民教育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互动协商,转变教育模式;二是授受合一,优化教育过程;三是深入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山  向勇 《探索》2003,(5):105-107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公民廉洁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伟大工程和新时代下反腐倡廉战略的实施,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论述了分层分类实施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发现我国公民廉洁教育存在着浮夸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育方式和路径陈旧呆板及受众对象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四大问题与困境,从社会方面、制度方面、教育机构方面分析了其原因,据此提出了加强对反腐倡廉和公民廉洁教育的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多层次的公民廉洁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对象实施分类分层的差异化教育、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创新公民廉洁教育的形式与手段、丰富学习教育的培训内容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在于以人性化的精神与理念,以"人的方式"准确把握和科学引导大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引导大学生建构和发展完备人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它的内在本质是以人的方式施教,即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主体开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真诚是教育本性的方式体现,坚持真理是教育本性的价值标准,而人格示范是教育本性的综合表征;尊重、引导和服务受教育者,满足受教育者的受教期待与需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本性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德育过程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化过程。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死板单一的局面,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模式下手,将平面的、单向的“满堂灌”模式改变为多层面的、双向的互动模式,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一、师生互动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正是求知欲、参与欲最强烈的阶段,尤其是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由于渴望被认同和独立的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不迷信和盲从任何事物,这一切特征正是我们提倡的互动模式的基本条件。这种互动模式可解释为施教与受教双方在共同参与、不断沟通的情况下,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廉洁教育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强廉洁教育,要根据师生的不同需求,分类施教,有针对地开展廉洁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廉洁教育;要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平台,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廉洁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体性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主体性教育,树立主体性观念,注意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很严格,双方缺乏平等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总体上属于独白式单向灌输的教育范式。项链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项链上镶嵌钻石)与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等形式(项链上钻石的镶嵌方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双重转换,在鲜活的教育形式中实现话语的转换,在开放与资源整合中实现从独白世界走向对话世界的转换。最终真正从教育技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公民持主动参与态度与政府持积极回应态度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互动的两种主要范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合法性;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拓宽公民参与途径,深化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完善后继配套措施,巩固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成果。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马宁 《世纪桥》2012,(1):72-74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把廉洁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要加强廉洁教育研究,提高主体素质;建构教育模块,使廉洁教育纵向贯穿全程;结合思政课课程教学,使廉洁教育横向立体融入;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廉洁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的主体性,指的是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主体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主体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所焕发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主体;政府是社会治理的执行主体;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群体参与主体;公民个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参与主体。社会治理主体性受制于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平衡与发展,或者说,社会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主体性发挥的效能与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释放社会治理主体效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形成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厘清党、政、社权责边界,构建和谐治理主体关系;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制度化,形成主体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世界各国公民廉洁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形成了注重学科支撑、依托项目运行、加强价值渗透与社会衔接等基本经验。深化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依托教育实践加强教材建设,创设政策环境促进社会衔接,围绕学生管理构建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分析社会文化传承与转型的重要理论工具——社会化理论引入廉洁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研究,构建了廉洁教育的社会化分析框架,论述了廉洁教育的社会化主体与对象、社会化内容与载体,分析了廉洁文化的内化过程与社会化机制,并从社会化视角提出了廉洁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