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如果没有决策的法制化,就根本谈不上政治活动的民主和科学,谈不上民主政治建设。而要真正实现决策的法制化,首要条件就是保证决策程序有法可依。 决策程序,是指按照决策过程的内在规律,把决策过程分为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步骤,这些基本步骤有机地组成的完整体系。目前,关于决策程序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尚无权威性、规范性的规定。党和国家对决策程序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公民能力的内涵与服务型政府理念 公民能力指是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即公民对于一项政府决策的政治影响和参与的程度。德国学者胡贝图斯·布赫施泰因将公民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关于政治决策实质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公民政治选择的能力;关于发现政治决策程序的程序能力,主要指公民对政治程序的接受和利用;集体共有的、  相似文献   

3.
控制政府决策成本必须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体现综合性的特征,确立成本指标,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绩效评估体系;要通过提升决策方法的科学程度、实施政府决策的全过程评估、扩大决策主体的民主参与程度和完善决策程序的法制程度来推进政府决策的规范化进程;通过加强决策方案制定过程、决策执行过程和决策追踪修正过程中的约束机制,来加大对决策成本约束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伦理决策就是要求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应主动考虑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其决策理念、决策程序、发展目标、治理权限等符合伦理要求.正确处理好决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利益平衡中寻求其合理化目标,在内部关系、制度与责任三个纬度都能找到伦理决策的范式选择,同时,历史限度标准也给伦理决策实践提供了一个大的活动背景并表现出伦理决策特殊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刘承平 《世纪桥》2007,(11):16-17
决策程序又可称"决策过程",指决定由提出到敲定所经历的过程。一般经历决策的准备阶段;决策方案的制定阶段;决策方案的完成阶段;要实现决策目标,就要不断进行监督、检查、准确及时地把决策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或其他渠道,及时传递到决策中心。决策中心依据客观变化了解情况,针对所出现的不同偏差和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必要的果断措施,进行相应修正与补充,从而确保决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解决一定的问题,领导者在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做出的最佳选择。自古以来,决策大都是以领导者的个人阅历、知识和智慧、个人感情、好恶及胆识为依据而作出,人们称这种决策为经验决策。随着情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决策也必须实现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使经验决策逐步向科学决策转变。   1、从“无序决策”向“程序决策”转变。经验决策的最大弊端就是“无序决策”,即没有一定的决策程序,主观随意性很大。科学决策的最大特点是“程序决策”,必须按照一定的决策步骤,采用一定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类型《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韩信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术术语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我国行政学界认为,行政决策是指掌管国家行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而制定与选择行政方案,作出决定的过程。这一涵义更侧重从  相似文献   

8.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决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是根据主客体情况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并为实施这一目标制定和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所谓目标决策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制定。科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决策,制定正确的目标,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并起到积极作用的前提。我们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必须研究和运用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一、坚持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辩证统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制定的基本标准从哲学角度说,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是指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各项活动影响客体的思想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目标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内…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现代管理学派中,决策理论学派独树一帜。其基本观点是: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企业管理主要是决策管理,决策错了生产效率越高越没好处。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采用一整套制定决策的新技术,以寻求令人满意的经营方案。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他们原都属于巴纳  相似文献   

10.
把决策机关法制机构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主体是我国地方政府立法实践中的主要做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行政决策机关内部事中的行政自我规制,其准确的功能定位应是决策机关内部的法律论证,因此,合法性审查主体必须具备"行政隶属于决策机关"和"法律专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遵循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国务院最新颁布实施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于合法性审查主体的非排他性规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和县级以上政府所属部门内设的政策法规司(处、科)是对应决策机关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主体。决策机关法制机构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主体是现有决策模式下更为切实可行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活动包括决策目标的选择和决策方案的选定。在目标评价上,一要体现针对性。决策目标的拟定应当是有的放矢,符合实际。二要体现明确性。包括目标的“座标”确定,实现目标的衡量标准确定,实现时间和措施的确定等。三要体现系统性。看决策是否从宏观的角度抓事物的本质,举纲张目,而不是顾此失彼或因小失大的决策。四要体现可行性。应当着重考察实现拟定目标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信息条件与重大经济决策要达到的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虽然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往往产生民主不够,讨论研究不深入,论证决策不充分,决策失误责任不明晰等问题。实行班子成员申明意见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申明意见制的主要内涵是领导班子在讨论研究重大问题时,班子成员对决策事项要认真负责地申明同意的理由或不同意的根据,并由本人用文字的形式书写保留,再将这些意见进行综合归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确定重大问题决策的取舍、选择及执行等事项。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是我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党内决策机制的构成可分为党内决策机构、党内决策程序、党内决策实施保障等。党内决策机制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在于:党内决策规范缺位、过于抽象化、缺乏可操作性,党内决策主体分工不明、决策权过于集中,党内决策缺乏保障广泛听取意见的制度,党内决策责任制度的缺失。党内决策机制法治化的可行性路径是:明确党内决策主体的分工及关系,建立党内决策动议主体制度,建立党内决策方案听取意见制度,建立党内决策议案表决确定制度和完善党内决策失误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4.
所谓科学决策,是领导者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现代化方法和先进技术进行的工作决断.它是决策事业最基础、最关键的前提条件.科学决定事业成功的起点,决定着一切工作和行动的前进方向.一旦在起点上造成失误,引起或带来的将是全局性的错误和灾难.其次,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务相互交错、纷繁复杂的情势下,决策不仅已渗透并贯穿于社会事务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而且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加大.现代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决策程序.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科学决策意识,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对待决策.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5日,省政府审议通过的《辽宁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11月19日起施行,标志着我省实现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法制化。《规定》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适用主体主要是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也包括县级以上政府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同时,《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概念也给予明确界定,即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对关系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与公民、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5,(4)
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是重大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基于法定程序与领导责任追究,从政策文本、政策工具和整个决策过程出发,可以建立一种以"模块化动态制约"为特征的新型领导权力制约机制,这一机制在内容上具有过程性、网络化和动态性的特征,在运行中包括程序制约和后果制约两大连续性主模块,以及这两大模块对决策权力动态制约的七个分模块。要解决当前重大决策中领导权力制约的两大问题,即决策程序中的过程非连续性问题和决策后果中的权责关系断裂性问题,应以动态制约的思路推进这一新型领导权力制约机制:一是建立连续清单的领导权力动态制约程序;二是建立权责一致的责任追究与倒逼机制;三是动态地组合运用权力制约工具,形成"内外兼施"的领导权力制约态势。  相似文献   

17.
国防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国防生培养质量的方针目标,保证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指挥、组织和控制的管理体系。本文基于对国防生培养管理体系基本要素的分析,构建由高层管理过程、培养实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和监测与测量过程组成的国防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系统,即决策指挥系统、运行与管理系统、评估与反馈系统和信息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将党政运行明确划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类,明确强调决策系统要强化目标制管理,执行系统要强化责任制管理,监督系统要强化经常考核制管理,从而把党政系统运作进行了科学分解,并用稳定的制度来加以确立和保障.在各系统内部,也着重突出和强化制度建设:决策目标系统强调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征求意见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和纠错改正制度;执行责任系统强调责任分解、责任执行和执行监督等制度化程序;考核监督系统则着重强调经常性考察对于决策、执行的制度化保障.这样一种科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各系统内部的制度化运作,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系统相互之间的制度化制约与监督,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决策随意化、执行松散化、监督虚拟化现象.从这一作用与意义上说,"三个体系"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实现党政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个别酝酿"作为"十六字"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党委决策程序中的必要环节,它对加强党委建设,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的运用好酝酿方法,发挥其作用,必须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5)
政治生态建设与县域治理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关联。一方面,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县域治理的有力支撑,能提供和涵育促进县域治理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县域治理也会反过来对政治生态发挥型构作用。在关注县域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明晰县域政治生态评估体系的建构理路与框架设计是一个基础性议题。总体上看,县域政治生态评估体系建构不仅要基于政治生态自身的特性,而且要关照县域治理的实际需求和目标期待,即基于政治生态的本质要求、体现县域特色、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坚持过程与效度的双重考量。在明晰县域政治生态评估体系建构的总体思路之后,还需要对其基本框架作出合理设计。经验表明,政治生态评估体系的建构必须考虑各相关因素或者说子系统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框架理应从价值取向系统、制度规范系统、行为行动系统、内外监督系统、政治清廉系统、外部环境系统等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