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之一,因而社会对其角色有着一定的期待,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构建,即建立阶梯式的角色学习体系,增强责任认知;建立三维互动的角色扮演体系,提高责任能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的角色融入体系,培养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淡化的现象。本文拟探讨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相似文献   

3.
责任心的心理结构分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文章从责任心的心理结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即加强责任理念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深化;重视责任情商培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认同;进行多重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赋予了高校培养大学生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立德树人作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着高度契合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中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问题。当代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必然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注入了新的内涵。通过探究"95后"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价值内涵的过程得出结论,"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着新时代意义,包含了个人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和民族责任以及生态责任。通过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于自觉行动,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借鉴国内外研究而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对"90后"1264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了量化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较强,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行动三个环节以及社会责任感几个维度之间高度相关,性别、学科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显著性影响。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建议,可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当前呈现出普及化、通识化、体系化等特点,是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新场域和新维度。高校要有效利用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创业价值、创客实践等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的责任认知、责任认同、责任使命和责任行动,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网络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参与因素,是提升社会责任认知的"智慧窗",是深化社会责任情感的"聚集库",也是引领社会责任行动的"助推器"。网络与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三个基本支点的契合度彰显出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巨大"正能量"。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参与、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过程的客观性,运用各种方式自觉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探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然而,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如缺乏坚定清晰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不同程度的歪曲以及主观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加强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主动践行。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教育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任务。只有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情感体验,磨砺社会责任意志担当,提升社会责任践行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教育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任务。只有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情感体验,磨砺社会责任意志担当,提升社会责任践行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抓住三个方面,即责任教育、责任制约和责任调控。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可以有效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效果,为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和践行的主流积极向上,但受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信息环境的复杂影响,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需要立足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坚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发挥信息媒体的全覆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责任感教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却日益凸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其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同时也是共筑"中国梦"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感是青年学生的首要素质。青年学生能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探讨了责任和责任感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现象,微文化既具备传统媒体文化的共性,也呈现出传播快捷、丰富多元等特性。微文化的盛行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带来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解认知,干扰了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并妨碍了社会责任感的践行。化解矛盾,转"微"为"机",要从内容、载体、实践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掘微文化的优势资源,寻求责任感培育困境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6.
耿燕 《学习论坛》2009,25(11):31-34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纵向分析,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要想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必须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创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政策、社会和舆论环境;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营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环境;建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管理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感是合格人才的首要素质,知识和能力发挥的作用大小与责任感息息相关。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以"中国道路"教育指明方向,以"中国精神"教育提供动力,以感恩教育凸显重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在于环境的营造、平台的搭建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责任养成是一种社会期待。责任是一定主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要求的担当。从责任的效果来看,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现实责任。预期责任是目标责任,期待责任和理想责任。现实责任是正在践行的责任。二者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关系在责任问题上的体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取向需要将预期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这个转变的外部动力,当代大学生自我角色意识提升是这个转变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与知行合一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其中"知"是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之基础,"行"是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之归宿,"知行合一"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之确证。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在培育、巩固、强化自身责任感的过程中面临责任感认知的"知行背离"、责任感认同的"知行不一"、责任感践行的"知易行难"等问题。鉴于此,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原则,以责任认知理念、责任担当精神、责任践履能力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精准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