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7,(3)
在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一些西方国家已将指数的设计和发布视为传播话语体系和政治霸权的表达工具。世界银行开发的世界治理指数被公认为是西方主流治理指数中科学性高、影响力广的综合指标之一。通过特定的数据筛选标准、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公布形式等研发环节,世界治理指数的研制者将西方价值观十分隐蔽地加入到指标评估的过程中。世界治理指数本质上并非秉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世界治理指数隐蔽加入价值观判断的行为,不仅逾越了世行机构"行为不能涉及其他政治化"的工作红线,而且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国际制度性话语"霸权"。对此,中国一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治理指数的完善工作,不断获取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还应该构建本土国家治理指数,突破西方指数霸权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促成了传播权力的再分配,也使得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困难愈加增大。全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包括:网络舆论场格局失衡导致现实政治风险迭加;各类社会思潮"众声喧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成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强化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与操纵等。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6,(2)
近年来,中国倡导更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提升本国的制度性话语权。这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追求多元政治话语的重要尝试。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话语权拓展到多元主体发声的突破,既体现了全球治理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又展示了中国依据本国现有条件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和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本文将从经济与文化的维度,分析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和价值,探讨中国倡导的提升制度性话语权诉求对国际机制发展的影响,尝试建构性解读中国在国际化格局演进中推进全球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并且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民主进行肆意的抹黑和扭曲,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给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在民主话语权方面的霸权地位显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深层次障碍,因此,将中国民主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层次内涵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媒体及新兴的元宇宙传播趋势下的政治安全风险,已经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智能网络技术的进步导致“算法权力”的无序扩张,政治安全风险传播呈现出多重趋向。美西方国家的数字霸权、话语霸权从外部侵蚀党的执政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算法黑箱、算法偏见从内部破坏社会治理安全和社会舆论安全。鉴于此,在实现政治安全风险传播趋向与监测预警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加紧构建政治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的运行逻辑、指标体系和预警程序,推进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价值契合了提升我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的现实需求。在理论上,中国价值沿着破—立—聚的逻辑理路提升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破——解构西方价值观霸权;立——构建全球治理中国价值话语体系;聚——把中国价值话语体系融入全球治理,凝聚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共识。在实践中,通过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活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逐步彰显中国价值,通过承载中国价值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实现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霸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国际关系问题,他们以媒介霸权为技术基础,以话语控制为基本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在被输入国的广泛渗透,以种族优越论、文化至上论、文明冲突论等为理论支撑,实现自己文化霸权的目的。了解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基本程式和理论基础,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越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大数据、数字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创造了时代契机。但西方价值观渗透、资本进入话语权市场和表达泛娱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拉入被动局面。因此,在话语权问题上,我们必须强化话语权阵地建设,不断净化网络空间,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能,以便真实有效地提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速下滑,社会矛盾加剧,妄图转移民众视线,把矛盾焦点引向中国。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话语权优势,鼓吹围堵打压中国,大打意识形态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忠华  许楠 《探索》2020,(3):76-85
话语分析方法在西方学术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已形成明确的理论范式。在中国政治学界,话语分析方法还有待重视和加强。基于话语发生的空间、时间和层级线索,可以将话语分析划分为三种进路:话语类型、话语过程和话语层级。话语类型体现了政治权力性和知识专业性程度所导致的类型分殊,话语过程体现了话题选择、话语轮次、话语方式对话语所形成的影响,话语层级则反映了话语文本、文本流转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话语的影响。三种分析进路既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旨趣,也存在着内在关联。权力、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是影响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变量。因此,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话语体系、加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建设虽已成为政治学界的共识,但需要以理解话语分析原理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作为系统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意识形态,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当前,学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以及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文本挖掘不够深入、基础应用性研究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重复雷同现象严重等问题。因此,新时代意识形态研究应继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文本研究力度,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网民政治热情的下降,各种社会思潮的存在,西方和平演变的企图,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些问题的凸显都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挑战。加强新媒体公共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3.
刘本锋 《求实》2005,(12):88-90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会汇入文化全球场中,在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中存续和发展,并产生新的文化范式。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反向运动的张力所产生的五种文化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从意识形态的渗透、倾销文化产品、控制话语权等三个方面极力推行文化霸权。针对这一态势,我们要制定出一套既能积极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又能与西方文化霸权相抗衡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对外文化策略三个方面,努力提高文化执政能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文化研究有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实际上,现代文化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一种客观的在。全球化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讲,是人类对物理间和时间的突破。这在一定范围里和条件下不具意识形态色彩。但这种突破的内容却是经济的、治的和文化的。新自由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要的理论支撑,包含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全化实际上是西方国家掌控着话语权,到处推行他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西方右翼势力仍然不改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老套路,标榜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制造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鼓噪历史终结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掀起一股股错误社会思潮逆流。在思想文化领域,西方意识形态侵染意图更为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碰撞更为频繁,话语权争夺更为激烈。西方国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是任何国家基本要素的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与治理现代化极具先行效应、整合效应与导向效应。当下中国,以"趋利型""传统型""西方渗透型"形态出现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阻力。整合当下多元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帅地位,批判与维护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全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对中国治理的比较特征和全球价值的正确认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选取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20项治理指数,分析和比较2000-2020年间中国的评分和排名。结果显示,国际治理指数在该期间对中国治理的整体评价处在中间水平,略有上升;同时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相关评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治理供给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指数设计和运营上存在的局限性。对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认知,有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国际治理指数,以“办好中国事情”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起点范畴,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认知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客体的认知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表现出认知基础的前提性和根本性、认知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认知内容的价值性和意识形态性、认知过程的自为性和阶段性、认知目标的知行统一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金鹏 《理论建设》2012,(6):40-44,98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化霸权和物化意识批判到对工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判,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终结后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批判中消费意识形态和信息拜物教的批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从革命到批判,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到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过程,最终从乌托邦的理想走向了符号游戏的主观意识解放。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由经济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权力构成,其中每一种权力都贯穿着弥散性的意识形态权力,而且意识形态权力是其他权力相互作用的"网络"。意识形态权力的这一国家权力原理意味着,从国内政治到世界政治,话语权之争都关乎着政治共同体的命运。比较而言,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中国,其国家权力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权力的短板。建构话语权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世代工程",但来自体制性张力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