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工业文明以"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为哲学依据,以"竞争"为政治经济话语构设,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层面的幸福为伦理基础。生态文明以"人类是大自然的兄弟朋友"为哲学依据,以"合作"为政治经济话语构设,以全面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层面与精神需求层面的幸福为伦理基础。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迈进,针对环境权需要放弃掠夺式、竞争式、片面性的解说,而把它解释为阻绝有害环境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权利;全球各国、各行各业以合作的姿态阻绝有害环境,使得全人类皆能从生态环境中获益的权利;公民要求政府履行环保责任而满足宜居需求乃至宜居幸福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了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历史自觉到国家治理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与公众参与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逻辑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参与,而且,只有通过公众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才可能从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刘梦琪 《世纪桥》2020,(8):12-15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短板弱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民生,适时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增进民生福祉相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指导性的生态文明思想。从民生维度出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深度思考,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蕴含的民生情怀,指明价值所在和实现路径,旨在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云飞 《前线》2016,(3):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布局,从空间维度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方略,为我国形成均衡、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安全的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指明了方向。国土是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7.
杨睿智 《探索》2024,(1):53-64
韧性在文化观念场景与学术话语场景中形成了既联通又相异的丰富意蕴,就后者而言,韧性已经成为诸多学科关注的重要概念,指向特定事物应对外部风险的适应能力。以政治学视角对韧性进行理论化的加工与透视,有助于探知国家治理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解。在系统梳理与有机整合政治学视域的制度韧性研究、政党韧性研究、国家韧性研究、治理韧性研究的基础上,在政治学对国家治理议题的知识建构与核心关切中,在韧性概念的基本内核与通约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明确将国家治理体系韧性的基本意涵界定为: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敏捷适应和有效规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优化的能力。从对概念的澄清出发,一方面,基于韧性呈现的情境与韧性呈现的要素回答“韧性何以识别”,基于所有可持续国家治理体系的普遍性质明确“韧性何以定位”,基于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与国家性、行动体系与政党韧性、价值体系与韧性精神的交互关系探究“韧性何以生成”,进而实现对治理体系韧性的理论化阐释;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困境、技术变革风险、群体关系危机、价值多元挑战、体制内部腐化、外部环境骤变与国家治理体系“冲击—应对”的互动,解析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专门部署。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整体部署,到对制度优势、制度图谱、制度建设作出集中性系统性思考,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9.
文明创建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其治理性功能和意义并未得到挖掘与认可,通过对治理兴起缘由的追踪和不同学者与机构对治理概念较为规范的界定,可以提取理解治理核心属性或要义的四个基本向度:主体向度、方式向度、规则向度和价值向度;而通过嵌合的视角分析后发现,文明创建在不同程度上嵌合了治理的主体多元性、方式多样性、以及规则性和善治性,因而可以论定文明创建是一种治理活动,具备治理性,而且还是一项中国式的国家治理技艺。  相似文献   

10.
治理好党内政治生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风向标。新时代下党内政治生态治理需要运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多渠道、全方位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而其中源头的治理即制度治理,则是治理党内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把握制度治理中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执行性四个维度来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相似文献   

11.
韩子荣 《前线》2013,(3):22-23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突出落实好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不断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把握精神实质,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约束、人口压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我们党积极探求长远、可  相似文献   

12.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深刻阐释、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逻辑是,生态也是生产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将生态环境与文明变迁结合起来,将生态建设与民生保障结合起来,将生态问题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将生态发展与国内外发展结合起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生态责任分配机制,构建生态发展保障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于当前和今后国家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等作为基础来源,其包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丰富的科学内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提高认识,坚持绿色发展观;深化改革,构建环保制度体系;多管齐下,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着眼长远,强化三大红线意识;重拳出击,加强污染防控整治。  相似文献   

15.
从关系维度来看,人与自然和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从民生维度来看,增进民生福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价值目标;从发展维度来看,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在要义;从实践维度来看,制度保障和生态红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沼气陕北、环保正定、生态福建、绿色浙江和美丽中国等五个重要时期,它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生态价值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安全观和生态全球观等六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守正创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疆域和视野,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最为卓越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也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范例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现实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要有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勇气,要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坚持中国做法走中国道路,要坚持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9,25(4):40-43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各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合作联动的整体系统性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区域统筹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共同体意识,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多元联动的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采取区域生态合作治理行动,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彩贵州公园省"正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中办发[2016]58号),明确将贵州省与福建省、江西省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以下简称《贵州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意见"强调,综合考虑各地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发展阶段等因素,首批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试验区。《意见》提出,通过试验探索,到2017年,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