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2015,(3)
网络问政平台既是民意表达的新出口,也是舆论监督的新途径,更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新载体,它的制度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回应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予以保障。回应制度是政府与社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合作共治、广泛互动,政府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公共需求和公民利益诉求的一种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网络问政平台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需要把网络问政与网下问政结合起来,以实现科学问政、民主问政和依法问政。  相似文献   

2.
抗争事件是发生在诉求者和其诉求对象之间的偶发性的、公共性的、集体性的相互作用,政府至关重要地卷入其中。抗争诉求、政府要求矛盾性地并存于抗争事件,政府治理形成了以政府要求优先的应对模式和以抗争诉求优先的回应模式。应对模式日渐失灵,而回应模式符合抗争事件政府治理的发展方向。顺应社会生态、恪守政府公共性、提升治理价值层级,是政府公共治理良性运行所遵循的基本逻辑,反映了从应对向回应转型的社会根源、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从政府排斥到诉求吸纳、从行政问责到政府学习,从应对技能强化到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推动抗争事件政府治理转型的可行路径。回应式治理的确立及其常态化是巩固政府合法性、提升政府能力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3.
安永军 《探索》2022,(1):149-162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一定能带来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既有的技术限度、技术缺陷、制度供给和应用边界的视角未能充分解释这一效率悖论问题,通过对B市“12345”热线的实践分析,提出应用强度的新解释视角。基层治理可以分为基层政府自主进行的“一阶治理”和上级政府转办基层政府进行的“二阶治理”两个层次,“12345”热线是“二阶治理”的一种实现形式。在常规应用强度下,“12345”热线主要回应“一阶治理”的溢出事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补充功能;而在高强度应用下,“12345”热线大幅提升了“二阶治理”的回应性,使其吸纳了大量的群众诉求,产生了对“一阶治理”的替代效应,进而导致基层治理的效率损耗,具体表现为高治理成本与事务细碎性的矛盾以及治理压力加大与治理重心上移的悖论。从技术治理应用强度的视角可以发现,通过技术治理增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进而强化基层政府回应性的治理路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行政管理与基层政府治理自主性之间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唯实》2011,(8):81-8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一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政府回应作为探索国家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对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研究虽然表明基层政府会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高位推动下更加积极地回应民意,但鲜有研究解释为何环保督察下的基层政府回应行为存在差异化。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等实证经验数据,尝试提出选择性回应裁量权概念用以阐释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中基层政府所呈现的“强弱有别”和“虚实结合”的回应行为逻辑。基层政府行使的选择性回应裁量权,即实质回应裁量权与形式回应裁量权,构成了非常规治理机制下基层政府回应行为的基本底色。此外,基层政府采取的选择性回应裁量权往往会受到成本、历史遗留问题、可见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高压态势下的基层政府回应民意行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重构,自然带来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表达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群体的基层社会矛盾,需要用包容性发展理念和思路妥善处理,化解社会基层矛盾,不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沟通交流中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向着"善治"方向发展,从而保持社会基本稳定,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使社会基层治理机制更加科学与合理。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而政策精准是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逐渐增多,同时也对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与自身诉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需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以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精细化政策的途径。政策制定的实施重点在于构建基于数字治理的公众参与社会精细化治理的体制机制框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公众的需求表达渠道,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回应细分群体的政策诉求,并且通过提升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式来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基层政府“不支持、不反对”的农村土地调整态度下,村庄调地实践成为村民自治实践,它需要依赖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村社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与规范资源等治理资源。但是村干部自身以及村社治理资源本身也是阻碍土地调整实践的因素,也即它们自身在不能处理公与私的辩证法时,就极有可能援引国家政策法规成为土地调整规范的破坏者,从而导致人地失衡与自治失序的恶性循环,部分村民的土地调整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但是,这种诉求却有可能在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压力下对其产生反制力量,从而使基层政府用行政驱动自治,助力村社内部实现人地均衡。  相似文献   

10.
回应性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属性,解析政府回应的运作逻辑是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增进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回应行为经常处于“关注”与“应付”之间,注意力分配视角对此提供了有力解释。基层政府遵循权威、利益、避责相结合的注意力分配逻辑,并与上级注意力、官员注意力、媒体注意力、群众注意力交织互动,由此形成注意力分配互塑机制。在此逻辑与机制的作用下,基层政府呈现了特征鲜明且治理效果各异的四种回应模式,即运动型回应、应对型回应、自主型回应、常规型回应。基层政府应以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回应基准,合理运用注意力分配的逻辑与机制,更加注重回应强度的权责一致、回应内容的匹配有效、回应速度的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地方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例,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目标达成功能、系统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和系统调适功能对温岭市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产生、功能、动力以及限度进行考察,以求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工作站在优化基层治理中的价值主要包括:有效协调基层治理各主体,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协商民主机制,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助推民生工程建设,实现民众利益诉求以及激活代表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情民意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爆炸性增长的数据信息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网民失范和失序的在线行为导致极端言论和负面情绪大量汇集于网络空间,不断放大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分化现象。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与挑战。目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应对被动与回应滞后的困境、内部协同与外部诉求的治理难题、发声自由化与传媒市场化的价值冲击,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乡镇站所是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乡镇站所改革事关乡镇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对推动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推动乡镇站所有效改革,需厘清站所职能,理顺纵横向部门间关系;整合站所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增强站所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精准回应村民需求;完善站所内部管理体制,提升站所自我管理能力;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站所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现实挑战,包括经济复苏缓慢、人口老龄化、自然环境污染、城市病等。针对这些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就中国而言,传统政务的调控治理愈发不能满足产业、民众的诉求,通过创新性手段解决问题是提升政务能力的有效手段。新一代政务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互联网+"。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1,(1)
方提、尹韵公在2020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则起着基层社会治理枢纽的作用,它既是畅通和规范基层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有效通道,又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治理能...  相似文献   

16.
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创新事关国家治理的成效。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治理,既突破了传统"治理术"上的困境,又可以很及时地回复民众诉求,也可以第一时间公布事实与真相,从而消除集体性抗争。研究得出:当前的乡村治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乡村干部的腐败之上,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太大而无监督。为此,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加强基层政府在网络上的回应和基层网络建设;第二,于网络政治的角度,基层治理中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治理以创新"治理术",从而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结构深度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薄弱、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等。客观公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是政府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吴坤祥 《前线》2022,(4):77-79
接诉即办凝聚基层治理共识,畅通基层治理末梢,是撬动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支点。坚持上门问需,坚持未诉先办,坚持攻坚破题,从源头上减少群众诉求,强化诉源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与群众诉求零距离。共治共享发挥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协同效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从我诉你办到不诉自办,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化发展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的环境诉求值得关注和研究。根据整体性治理框架,从意识形态的整合、法律体系的整合、技术手段的整合以及多元主体的整合四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代表性国家回应环境诉求的政府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国外政府回应环境诉求的经验对于中国政府在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回应社会环境诉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化发展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的环境诉求值得关注和研究。根据整体性治理框架,从意识形态的整合、法律体系的整合、技术手段的整合以及多元主体的整合四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代表性国家回应环境诉求的政府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国外政府回应环境诉求的经验对于中国政府在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回应社会环境诉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