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了促进辅导员体验积极情绪,建立积极的辅导员工作制度,为辅导员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等措施,以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学科和兴趣搭配合理的辅导员团队,将有助于辅导员加强工作交流和理论研究,多渠道多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辅导员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加速辅导员个人在团体中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新时期高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学科和兴趣搭配合理的辅导员团队,特有助于辅导员加强工作交流和理论研究,多渠道多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辅导员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加速辅导员个人在团体中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当前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已成为学界共识,但面对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知识结构狭隘化、职业认同感缺乏及培养体系缺失等问题,如何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章拟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分别从政府投入、在职培训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来探讨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职匹配度高低不仅影响个体工作潜力的发挥,也影响个体克服职涯高原的难易度。文章从高校辅导员职涯高原的定义和现状出发,探究辅导员职涯高原产生的主体根源,并提出了基于人职匹配度的高校辅导员职涯高原的自我应对策略:自我定位,提升职业认同感;自我反思,提升职业发展能力;自我调控,增强职业发展韧性等。  相似文献   

6.
做好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当前,辅导员队伍面临职业认同感弱、岗位边缘化、职责不明确、队伍变动性大等诸多问题,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包括全员激励(涵盖所有辅导员)、全程激励(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全素激励(综合多种激励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包括全员激励(涵盖所有辅导员)、全程激励(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全素激励(综合多种激励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信念就是辅导员在充分认知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和辅导员职业要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学生工作价值的深刻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的职业情感、坚决的职业意志和良好的职业评价,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业实践和思想意识中被惜守的东西。坚定而科学的职业信念在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发展完善辅导员职业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信念形成的内因与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有关,包括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生活需求、角色期待、角色价值和角色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信念就是辅导员在充分认知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和辅导员职业要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学生工作价值的深刻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的职业情感、坚决的职业意志和良好的职业评价,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业实践和思想意识中被惜守的东西。坚定而科学的职业信念在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发展完善辅导员职业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信念形成的内因与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有关,包括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生活需求、角色期待、角色价值和角色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试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细化辅导员的专业分工是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建立规范的辅导员职业准入门槛、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体系、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建立辅导员职业协会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因工作的繁琐和复杂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以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为工具,从内因出发,通过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提出激发职业兴趣、提升职业能力,兑现职业价值三种策略,通过激活辅导员内在驱动力,实现自我预防,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信任、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当前,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呈现出充分信任关系、怀疑关系、不信任关系三个层次,而大学生个体信任的内在倾向性、辅导员个体的值得信任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信任倾向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影响分层的主要因素。高校需要从大学生个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构筑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坚实堡垒,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形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的三大组成部分。要积极搭建课题研究平台、学习进修平台、薪酬激励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提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的20字要求可以划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三个层次。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规约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其中辅导员较强的专业素质是必备条件,深厚的文化修养是重要条件。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重在立德,以德修身、完善职业人格是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的源头性工程。当前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与管理实践,将职业守则内化为辅导员的道德自律与理想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实现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角色自觉是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支配着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行为。辅导员只有形成角色自觉,才能够成为自觉角色,去认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不断地去追求新知,提升学生工作技能,改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辅导员角色自觉的培养需要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心理体验、提升专业人士形象、建立系统化发展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等内在要素,测量这些要素有益于管理者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绩效。面对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充当着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等多重角色,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同时他们也肩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把心理资本理论运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测量辅导员心理资本指标,开掘辅导员积极心理资本,可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存在准入机制要求不高、职业认知不够到位、考评体系不够科学、职业归属感缺失等现实问题,通过建立严格的高职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提升高职辅导员职业技能,完善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管理体系,构建高职辅导员发展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对于积极推进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