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社会中,网民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彼此问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生活区域即虚拟社区。青少年因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往往能迅速融入这一社区并成为其主要成员。他们在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研究青少年在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与心理特点,对于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丽娟 《世纪桥》2012,(23):29-30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中最著名,最多产的思想家,也是当代西方公认的最重要,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论著数量之多,论题之广,有着论证逻辑的严谨和思想的深度,而且还在于,其涉及的学科领域之跨度——他的哲学理论所论及的范围包括了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是他同时代的哲学同行们所难以相比的。他在如此众多领域执笔游戈,纵横驰骋而游刃有余,犹如吸纳百川般的融汇不同学科,从而建构起自己独树一帜而富有创意的社会理论。尤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影响,如同罗尔斯的《正义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影响一样,都是西方学术里程碑式的划时代著作,具有典范转换的重大意义。J.M·伯恩斯坦说:“哈贝马斯所建构的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批判的社会理论,是当代极少数真正的哲学建树之一”。本文由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形成背景,并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基本内容的分析,进而对交往行为理论作出评价,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精神交往”,在青少年“本质发展”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民族复兴的“接替者”、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现实共同体”的“构建者”的基本进路。当前,在社会教育焦虑、功利思潮流行、全媒精准灌输与数字空间建构的共同驱使下,青少年精神交往倾向于高压化、物质化、被动化和虚拟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应通过以“师生一体”化解精神高压、以“需求驱动”纠偏功利倾向、以“时空扩展”强化自主意识、以“物质支撑”拉回现实世界等路径,解放新时代青少年“天性”,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维一体”的“现实人”。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才 《理论学刊》2003,1(5):38-41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一项长期而现实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取得成效。而在这合力之中,家庭道德教育起着基础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社区因素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的问题。青少年生活在社区内,受到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行为发生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文中通过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因素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以及社区防治青少年偏差行为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耿红卫  高文华 《世纪桥》2007,(5):132-133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在分析网络给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探讨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是当代社会理论领域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者.“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最具合理性的行为,会在交往的向度内实现社会的合理化.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遵守共同的规范标准、达到生活世界与系统间的一致协调,则是实现“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璟  侯静雯 《山西青年》2023,(20):181-18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其周围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呈现出焦虑、自卑等不良状态,进而影响着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也是高校大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意义,重点探究了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治德 《探索》2005,62(2):132-135
网瘾是个人的行为现象,解读网瘾现象必须从驱使这一行为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开始。从有机心理学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探讨网瘾行为的个人内心根源因素,将这个由内心根源驱使的行为放置于青少年的社会存在环境中分析,可以提出一个解读网瘾行为和解决网瘾问题对策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道德行为在虚拟空间的呈现。国外对该类行为较为关注,从行为表现、载体、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微观研究,但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借鉴OSOR模型分析框架,探讨了个体倾向、媒介与传播、态度与认知等因素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国内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在媒介化情境、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针对网络行为的生态系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方面强化线下空间的价值引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对青少年开展分层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经济繁荣、事业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认真部署、致力抓出成效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在加快自身建设的同时,青少年犯罪案件却在不断增长,这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符合。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必能加速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真正促进经济繁荣、事业振兴、人民幸福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15.
青少年道德教育机制,是指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青少年道德教育系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根据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建构自教与他教相结合,网上网下相配合,社区、学校、家庭相协调的教育机制,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哲学历史观上所讲的交往应该指次广义的交往。它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进行的广泛交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群体日益庞大,青少年上网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它在丰富青少年学习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令人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寻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用交谈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以及普通语用学建构起来的理想的交往行为环境,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视主体之间交往行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针对当代社会交往中的异化现象,哈贝马斯持批判性观点。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同样存在异化现象,需要我们构建自由交往,打造相互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移动政务是政府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如何使移动政务平台被公众接受并持续使用是政府在数字时代应关注的一个重点。采用虚拟社区意识理论(SOVC)以及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模型(UTAUT2),利用一项上海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虚拟社区意识在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显著的,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呈正相关,而移动政务平台的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意愿没有显著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与现有的理论基础,探讨对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的启示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交往视域中的公民是以交往资质为前提的、能动的交往共同体的成员。公民教育不是单向地打造人性的过程,而是通过主体间的公共交往实践主动提升人性的活动。中国大学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可以在交往视域中转换教育形式,为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