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演进是以思想路线发展行程为轴心和脉络的。两者紧紧嵌套、耦合发展,其关系问题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重要视角。一、思想路线:理论思维的"范式"在库恩的范式理论看来,"范式"是指决定科学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信念和价值标准,即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范式是科学哲学对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蒋国林 《求实》2012,(Z1):134-135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极其重要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形式,从其认识论功能和逻辑功能看,该范畴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是不断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学术流派或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所谓"学术研究"的主题,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他们虚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方法是打着"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等幌子,以主观代替客观、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理论研究。"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进路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准确理解,既注重文化理论、文化政策与文化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注重政党、国家、社会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角色、作用及其相互协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新样态、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理应成为一个严谨的学科概念、学术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独特标志、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价值引领体系,具有鲜明的价值观表达、阐释、整合、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这种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可靠的依据。立足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的实践,通过科学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何处",从而清晰明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历史演进理路后,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它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发展成就的正确评价,对我国现实问题的清醒认识,对我国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7.
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必须防止的几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问题,是现代国家在对内建设、对外交往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李长春同志前不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世界,西方话语霸权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8,(6)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服务实践。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范式而言,可以从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出发,以公共事务治理为主线,考虑时间因素和方法因素,建构一个基于行为、制度与秩序的统一框架,用于知识开发和积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而言,可以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决策、执行和监督、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组织、制度和秩序、城乡治理、公平正义、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等作为研究重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研究相比,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自觉、方法科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要从其理论成果形成过程的角度把握它们的内在规定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进行科学综合;从其理论成果发展创新的角度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作出科学阐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问题实质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并把握其范畴的辩证转化关系,才能真正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学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今后,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同志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把它同科学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准确地揭示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阐释科学发展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的内在关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今后,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同志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把它同科学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准确地揭示和把 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阐释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翟凤芝 《实践》2009,(Z1):21-21
科学发展观不仅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点亮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之路,是解开企业发展之锁的一把"金钥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海农石油公司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历史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在发展问题上走过一段弯路,但很快都及时醒悟了过来,中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思想过程。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思想依循和理论指导。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使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结合问题作出新的阐释,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7,(4)
习近平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学理而言,学科体系划定了政治学的领域,在不同时空之中政治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这要求构建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应有自己特色;学术体系界定了政治学研究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因此在不同时空范围的政治学学术体系迥然不同;话语体系决定了政治学的影响力,只有具有中国特色,才能使本国及世界民众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富有的独特价值并助力政治社会化过程。就实践而言,当今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个自信"、抵御政治话语恶意入侵等新任务,都急迫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的前途"是要看发展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项根本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着新的课题和新的矛盾,要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图书推介     
《奋斗》2013,(10)
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高放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本书共分为四编,以翔实的论述,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百年命运、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若干前沿问题;深刻总结了苏联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命运;澄清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理论创新之处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三大法宝等。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的一流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