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范畴,引发出对人类理性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解读的二维结构,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使价值理性黯然失色.人们一直在寻找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路径,结果陷入了无尽的探索之中,原因在于没有跳出对人类理性理解的二维框架.本文认为,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新审视人类理性的内在结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相统一的三维立体结构.行为理性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才能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范畴,引发出对人类理性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解读的二维结构,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使价值理性黯然失色.人们一直在寻找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路径,结果陷入了无尽的探索之中,原因在于没有跳出对人类理性理解的二维框架.本文认为,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新审视人类理性的内在结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相统一的三维立体结构.行为理性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才能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飞燕 《探索》2011,(1):131-133,174
德育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它还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德育课堂理应回归"育人"本质,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而构建德育生态课堂文化,目的是唤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追求一种以系统性、动态性、和谐性为特征的生态课堂文化的价值,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多元的文化交流、拓宽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4.
黄杨 《探索》2007,(6):91-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典型的人文精神"而非"朴素的人文精神"."典型的人文精神"具有工具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三重性,即知性及其教化性、扬弃及其超越性、创造及其审美性.人们在张扬"人文精神"时,往往注重其价值理性而忽略其实践理性,即使注意到实践理性,也很少关注其工具理性;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往往注重其工具理性而忽略其实践理性,即使注意到实践理性,也很少关注其价值理性.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公民进行知性教育,又要鼓励公民在扬弃历史的过程中超越客体与自身,并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达到审美的境界.唯此,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深入人心,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剧,致使青年核心价值观认识意识模糊、青年价值选择多源性冲突和困惑、青年价值表达和行为选择功利化。研究表明,社会思潮主要通过假借"利益代言"、设置"话语陷阱"以及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方式对青年施加影响,造成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在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提升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需要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和青年身心成长特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通过创新话语体系、整合传播体系、关注青年利益需求、注重生活化培育和网络培育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理性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工具理性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指导实践的重要法则,而价值理性却被人们忽视和淡忘。这种现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文化中的价值理性被压缩,其功效性和实用化特征渐渐凸显。在发展高校文化的过程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相互融合、齐头并进,才能推动高校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友倩 《唯实》2010,(1):38-44
考察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秩序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理性作为一种权衡与选择能力是社会秩序构建的基础和动力。以契约理性、利益理性和科技理性为代表的西方工具理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秩序的核心支柱,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森严的金字塔式的封建政治制度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朝内价值体系下的伦理和审美文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中缺乏工具理性因素。现代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中国来说需要的是一套既符合中国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当下全球社会发展特征的复合理性。只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工业以及后工业社会维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理想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构成人类理性平衡的三个维度.政府工具的理性实践包涵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制度理性."后果期待逻辑"与"恰当性逻辑"并存,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的平衡,就是政府工具的逻辑基础.政府工具的设计、选择、运用与评价应当贯彻理性平衡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管理范式嬗变的重要内容,因其高效率与低成本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面临工具理性未合理贯彻而导致的经济和效率风险,以及价值理性缺位导致的权力寻租、政府卸责和社会不公等风险。因此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上,需要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通过行政伦理的内化和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促使合同外包在公正、民主、责任等价值理性的引导下,发挥工具理性在优化手段方面的正效应,保证在公共性的基石上提高合同外包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行政伦理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道德要求,其核心价值就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政伦理与和谐社会理性诉求在于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契合。一方面,行政伦理所追求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双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秩序,这也是行政伦理的终极关怀。因此,行政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因由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逐步呈现出“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所有这些变化,与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青年的影响作用密不可分。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如下显著的变化:第一,在人生价值观方面:(1)强化自我意识,淡化权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代青年的选择空间增大,自我意识从觉醒到强化。个人对权威的评判也不同,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相似文献   

12.
良性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良性社会治理承载的"合理性"双重维度来共同支撑。公共行政动态演进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无法实现良性社会治理目标,只有通过有效调适,实现"合理性"双重维度之间张力的平衡,才能够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近年来,以城管柔性执法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实践,在不断丰富"治理工具箱"的同时,也注重发挥价值约束对工具理性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从而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成为"合理性"双重维度张力有效调适的生动例证。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相对优势地位的确立,是合乎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正确策略选择,其通过将基层党建、服务行政、合作治理和行动者精神等体现价值追求的内容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为实现良性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汪霞 《学习月刊》2010,(22):13-14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影响公共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政策行为的深层结构因素。追寻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既是实现政策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自身品格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影响公共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政策行为的深层结构因素。追寻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既是实现政策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自身品格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关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具有何种价值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人们通过反复进行的价值活动,形成关于事物的好坏、善恶、是非等用以区分事物的根本观点。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指的是青年对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本文意在分析新时代对当代青年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提出构建适应新时代我国青年价值培育教育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学平 《求实》2006,1(5):4-8
马克思青年时期法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具有价值理性、认知理性和工具理性三个维度,它们分别可以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由秩序状态的实现提供超验之求、认识之能和方法之用,并最终使利益协调过程中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生活为内在目的自由秩序状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世界的"祛魅"特性导致"事实与价值分离","事实"成了唯一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这使得知识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样式,工具理性和技术的支配地位日益增长,价值观教育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丧失自己基本前提和合法内容的危机。面对这一切消解性力量,价值观教育缺乏自身辩护的力量,其权威日益衰落,价值观教育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和追问自身存在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5,(3)
传统意义的道德与人性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和冲突,人类的道德价值始终在这种张力和冲突之间,按照历史逻辑特有的规律演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所谓的技术革命,更使得既有的道德价值面临激烈的挑战和冲突,从而使道德价值陷入诸如认知和抉择以及实践困难的尴尬境地。集中表现为"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一元价值观和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等三大冲突、"道德价值抉择的困境""道德价值导向的困境""道德价值虚化的困境""道德价值物化的困境"四大困境以及"自利和利他的矛盾""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矛盾""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矛盾""经济发展和道德滑坡的矛盾""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矛盾"五大矛盾。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道德价值的教育缺位、道德和经济的"二律背反"等原因,当代中国人正面临道德信仰缺失以及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道德价值困境。要走出道德价值困境,需要从德性伦理、制度伦理、道德因果律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资助育人在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个人话语、突出"靶向"效应等方面呈现新特点,需要用变化了的资助育人新思维、新方法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征,高校资助育人应确立大数据思维,搭建资助育人的协同共享平台;探寻教育规律,提升资助育人数据系统的价值密度;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实现资助育人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避免数据绝对依赖,实现资助育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赵欢 《理论研究》2019,(4):18-22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关爱青年,围绕青年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学习以及创新等方面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青年的寄语具有鲜明特征和重要价值。不仅为下一步青年教育工作发展指明方向,为当代青年注入一支"强心剂",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践行青年寄语的精髓,就必须要重视青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加强青年价值观的引导;鼓励青年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以及加强青年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