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 《理论建设》2013,(2):28-33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服务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出发点,相信依靠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立足点,教育引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制高点,组织领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落脚点。列宁主张从群众中选拔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鼓励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列宁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同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列宁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更困难更重要的事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即领导俄国人民采取了诸如调整生产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等措施发展俄国经济。纵观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可以看出,发展经济的思想贯穿于列宁这一思想的始终,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轴心。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提出,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建立和加强城乡联系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农村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的逻辑整体。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启示我们,要增强执政党的文化力量,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建立长效的城乡文化互助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对如何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建国初期,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时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行各项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6.
列宁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包括: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吸引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抓手,教育和引导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等。列宁群众工作思想具有深刻的实践性、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创新性,不仅是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理顺权力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列宁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思想,是他整个理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党的十三大把机构改革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任务的今天,认真学习和借鉴列宁这方面的改革思想与经验,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政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列宁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思想,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十月革命胜利特别是三年内战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当时,全国人民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然而,作为联系、宣传和组织群众进行各项事业的神经系统——党和国家机关却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形势。对此,列宁予以极大关注,并就这个问题亲自作了考察。在考察中,列  相似文献   

8.
韩富贵 《探索》2007,24(2):139-142
列宁和邓小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列宁主义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列宁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党群关系理论。他阐述了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如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体现,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不断巩固新政权、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更是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适时地改变经济政策,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广大干部要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同官僚主义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等。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群众的思想遗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在波兰无产阶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活动时期,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波兰无产阶级党的密谋主义、批判第二国际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反思俄国革命和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自发性理论,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由此出发,群众概念成为卢森堡自发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她指出应该尊重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地位和首创精神,强调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主体力量,强调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琴 《求实》2017,(2):14-25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思想,并且始终将其贯穿在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人民性意蕴具体表现为: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对人民高度负责;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突出制度建设地位,保障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列宁的建党学说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都强调抓经济,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都重视文化建设,是列宁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列宁认为党报党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舆论阵地;党报党刊必须坚持党性、人民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原则;党报党刊要积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内容要具体且形象生动,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做好党报党刊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安 《学习导报》2013,(15):60-61
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列宁非常强调争取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性,认为执政党应该实行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的政策,给大多数人带来实际成效。这是列宁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他还强调,要“用事实向他们标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原则。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根本方法。列宁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倾向。列宁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思想的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易于和乐于接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于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建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党建思想重在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依法反腐和制度反腐,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作用,是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瑰宝。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即承认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凭借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的时候,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党,“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规划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没有资产阶级参加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理论中,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他的理论内在地包括了他的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目的(即人民富裕幸福)的思想。他的理论具有强烈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一切进步的理论,都带有人民性。因为没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就没有理论,而不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理论,也就不可能真正具有进步性,成为真理。邓小平的思想和理论是属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它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即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相连的,它凝聚了人民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党群关系理论。他阐述了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如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体现;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不断巩固新政权;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更是从实践上对密切联系群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适时地改变经济政策;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同官僚主义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30周年。我们以深深的敬意,缅怀和纪念列宁;并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列宁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愿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这位中国人民的良师益友和20世纪的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