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的构建,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和谐德育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学规律.和谐高校德育的核心是主体性德育教育原则,基石是和谐德育教育目标,客观规律是基础性和谐与匹配性和谐的统一,创新形式是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应重视培育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可通过构建彰显客体文化价值、提升主体文化认知、强化主体文化情感、引导主体文化行为的实践路径,在大学生心灵深处激活中华文化基因。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文化符号,蕴含丰富教育资源。高校应全面引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让文化自信教育更生动。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创新在培养创造型人才中的作用 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高校德育创新必须发挥德育育人优势,注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1.高校德育创新可激发创造型人才的创造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非理性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传统教育是以人的理性因素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主导的,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尽管创新需要一定的理性知识,然而非理性因素却是一种能动的创造要素,因为“与智力比较,创造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 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一是充分认识高校德育的大地位:德育在高校育人事业中居于首要的位置,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与关键。二是明确高校德育的大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树立高校德育的大理念:先进的、科学的和高起点的、宽视野的德育理念。四是建立高校德育的大机制:大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大德育工作制度。五是落实高校德育的大任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建设;搞好"三育人",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途径,实施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实施大学生成才服务工程;加强德育理论和工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它同时具备价值观渗透等德育功能,能"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大学生心灵。文章以上海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实践为例,对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现状展开调查,查找问题并研究其原因,提出新时代音乐育人的优化路径,为我国大学音乐德育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具有德育的多种功能。它可以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德育的发展,同时在功能上加强对学生情感上的教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育本身相互交融。新时期要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是前提,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关键,同时应倡导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在社区模式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育人环境、多元主题活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多维需求、专职思政工作者生活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个层面达成了可能性。因此,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标线,将拓展主题活动与发挥仪式育人相结合;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将文化育人与涵育文化自信相融合;坚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引线,将书院闭环教育与网络开放空间相接合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品德课即从事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 ,它是实现高等学校德育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 ,德育教育不单单是指把书本上的理论搬到课堂 ,让学生接受一些道理的简单说教 ,实践表明德育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就目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 ,学生教育工作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等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等特点 ,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如…  相似文献   

10.
李亚敬  吕冬生 《世纪桥》2010,(23):64-65
体育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关系的分析,揭示出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的内在联系,探索出一条政治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池平清 《党史文苑》2004,(8):104-106
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德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高校德育工作应该面向世界。高校德育只有积极树立开放的观念,主动拓展德育内容,切实采取有效形式,认真建立运行机制,构建开放性的工作格局,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教育和开放的社会,实现新形势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趋势所应采取的积极对策,它科学回答了我国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此为统领来构建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观,实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教育效果、拓展实践路径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效果和实践路径进行调查分析,力求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育主体与工作目标方面具有互通性,教育领域与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教育方式与工作方法具有互鉴性,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然与应然。以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为主要协同模式,以辅导员工作室和教学行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协同平台,以课外实践和就业指导为主要协同领域,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育主体与工作目标方面具有互通性,教育领域与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教育方式与工作方法具有互鉴性,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然与应然。以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为主要协同模式,以辅导员工作室和教学行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协同平台,以课外实践和就业指导为主要协同领域,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育人因素,而且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并要通过构建红色资源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期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占领政治思想教育制高点的重要工具。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应更好更紧密地将艺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主阵地",积极打造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的"立体攻势",抢占时代艺术的新阵地,建立艺术教育与生活的常态化联系,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面对分流后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以及分流后学生强烈的就业引导需求,高校就业辅导员与校友坚持问题导向,从二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破解,努力在高校大类分流背景下创设一种开放、有序与自护的良性育人状态,并构建高校就业辅导员与校友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