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环境具有互相包容的开放性、内外结合的系统性、多元转化的互动性等特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必须从德育的内容、形式等出发,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改善学校自身环境,同时让德育回归常识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人的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学校德育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课程、活动等方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通过对学校德育环境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 校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环境的设计师。在德育工作中 ,不仅应让学生接触环境、了解环境 ,更应让学生选择环境 ,创造环境。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系统观念 ,力求使德育网络化。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中 ,要有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 ,具体说 ,要努力形成两张德育网络。首先 ,从宏观层次上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家庭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是锻炼学生的大课堂 ,它们共同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系统。因此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中 ,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 ,协调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也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我们都是“社区人”。作为德育主体之一的社区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环境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可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重智轻德的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的教育,真正的德育是在生活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能够面向社会生活大环境的教育。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那么学校德育生活化就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直接主张,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来论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增强信心 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一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据统计,2004年底,湖北省在校中小学生有859万多人,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中小学德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据笔者对87名中小学校领导的调查,他们当中约有11%的人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信心不足。笔者认为,要解决部分中小学校长信心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务之急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端正认识,克服思想障碍。一、正确认识大环境的新特点,增强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意识德育环境是指存在于学生周围,对其思…  相似文献   

7.
《湘潮》2007,(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了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德育的工作本质、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质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探索适合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标志,学校德育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过去与产品经济相联系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而一种全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育模式正在形成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日益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相对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具有德育关系表面化和德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等潜在危险。本文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从德育方法的选择、道德示范参照体系的构建和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等角度提出德育心理契约机制下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回归生活的内核是回归实践、回归多样、回归应用和回归交往。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德育观念、德育目标等均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世界也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时代在变化,德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学校德育的内容、体制、方式、方法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面对新的世纪,面对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德育工作应当紧密结合时代的特征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确立新的观念,从而推动高校德育模式的相应转换,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课程化: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入手,通过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比较,分析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并具体论述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道德教育于教育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本质,让学校德育面向大众、从底线德育入手,按照各种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就变得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一校一品的德育现状带来对中国德育的根的思索针对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假、大、空,无力低效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要求。一时间,学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注入德育新理念。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本德育、网络德育、生态德育、希望德育等等如春笋般破土而出。德育工作者们无比惊喜于自己的发现,并执着地研究。然而,伴随惊喜,德育工作者又渐渐地走入了迷茫。在途径、方法的不断创新之时,德育的效果仍值得深思。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的根是…  相似文献   

16.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等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及新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将人本化自主体验德育模式运用于德育教学与德育管理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姜堰市三水学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由多个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之初,教职工因育人价值追求、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少数人干、多数人看、个别人暗地里捣蛋”的状况。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乱相”,我们将“全员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处处进行教育、事事渗透德育”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营造环境氛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那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为学科教学始终是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德育在中学德育新格局中的应有作用,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9.
德育时机是在外在诱因和个体的心理需要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它具有偶然性、即时性、共同性、复杂性等特征。德育时机的捕捉及利用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教育者的德育经验不足,德育能力匮乏,不知道如何把握和利用德育时机,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应当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捕捉和利用德育时机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德育课程研究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当今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一个共同特点。但是,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条件下的德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由于各自对德育课程的理解不同,所提出或实施的德育课程模式也就大相径庭。与之相适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理论上系统梳理古今中外关于德育课程的思想成果,揭示现代德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及其实施规律,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德育课程模式,便成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