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依据我国进入新的历史起点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司法制度改革要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依据我国进入新的历史起点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司法制度改革要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工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现代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治理功能现代化要求推进政府职能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现代化要求推进公共组织与政府结构现代化,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制度体系,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运行机制,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过程中,成都市通过创新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力度等措施,有效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总体而言仍然面临结构不优、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力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文章以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经验为基础,从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监管体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对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香平 《新湘评论》2014,(19):12-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提出了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政府在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民族地区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政府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迫切要求加快建设一个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现代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可以说恰逢其时,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小平同志提出的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建设的必需,是深化改革的必需,是反腐倡廉的必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需。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政府权力以清  相似文献   

9.
智慧政务建设是纵深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加快智慧政务建设还存在如缺乏顶层设计、政务资源的统筹兼容性较差、智慧政务建设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实践中,应强化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政务服务供给渠道,完善政务服务法律体系,推动智慧政务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社会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重要的历史范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6)
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是"十四五"时期开局起步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举措。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部分重点安排了4个方面重点工作。笔者认为,这4个方面的改革,是新时代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个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姊妹篇":一个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个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国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社会各方参与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正义性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邓小平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的宣言书,其蕴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潜在性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成熟、定型的制度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基点;共产党实现内部巩固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振兴中华民族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摹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政府管理”发展到“政府治理”,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建设需着眼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华 《唯实》2015,(3):72-7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序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有益路径。近年来,无锡市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方面的典型实践,对于研究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问题,有着重要的"范本"意义。一、无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剖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同时对其阻力进行探究,结合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实,依据"五位一体"的理论基点,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实现路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也要求作为中国重要治理主体之一——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要以自身的现代化带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实现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当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实现党的现代化,从而带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杨维刚 《学习导报》2014,(21):19-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机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机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机制改革的关键和基石。然而,推进国家治理机制改革面临着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困境,必须在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制度执行力和监督力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度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尚存在制度现代化水平不高、制度执行力不强、制度建设中公民参与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强制度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