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议学校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实守信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塑造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是学校开展其他德育活动的基础。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德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
刘禹彤 《世纪桥》2011,(15):101-102
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方面的规定,是个人的禀赋与后天的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内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养成需要在高校教育中树立人格教育的理念,需要大学生群体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自觉和反思,需要高校教师自觉承担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当代行政人格有公共人格、责任人格及自主人格三个基本形态,其道德养成可从畏惧感、羞耻感及崇高感着手。当代行政人格的道德养成需要国家和社会为每位行政人员提供优良的制度安排和法治环境,更需要行政人员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日常行政管理实践中始终做到用对、用准、用好权力。  相似文献   

4.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7):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人格目标和道德行为模式,它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五四运动后,随着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内圣外王"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开发隐性课程的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科课程并存,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的总和。隐性课程由校园景观、校园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氛围、校园风气、校园人际关系、教师人格形象等要素构成,具有潜在性、广域性、多样性、持久性、差异性、强制性、快捷性等特点。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其可以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因而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选择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有规范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有陶冶作用,对学生美的人格的形成有塑造作用。从此意义上看,开发隐性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8):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立航 《世纪桥》2012,(21):65-66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模式等发生急剧变化,而大学生是文明道德的传承者,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完善的人格,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德人格概念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成因、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以此提出及道德人格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德育课教学若干问题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学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德育教学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接受和良好道德的养成,也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随着高校德育教学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评估力度的加大,德育教学效果已有明显改观,但德育绩效不令人满意的问题仍值得关注,德育教学中的许多不良操作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的绩效。 问题:德育教学的不良操作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气质、道德、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客观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人格理想是人格的升华,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准则,也是人生始终追逐和奋斗的目标。处于20世纪初的青年毛泽东,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积弱不振的情况下,顺应时代的要求,确立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的人格理想。本文试图从青年毛泽东人格理想的确立和形成的角度,探讨这位20世纪震撼中国、影响世界的伟人的成功之因。  相似文献   

11.
刘建明 《学习月刊》2009,(10):79-79
一、班主任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就学生人格的形成而言.学校的作用超过家庭的作用。学生存学校中不仅要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学校的各种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道德品性塑造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功能,它不仅是促进道德认知的手段,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能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3.
论公民道德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荣鼎 《求实》2003,1(3):61-63
人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只能靠"养成"."养成"教育不仅要倡导积极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具体的合适的道德"养成"教育平台.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的"养成"教育制度,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从我做起,个个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品性塑造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功能,它不仅是促进道德认知的手段,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能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5.
教师人格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其道德境界的综合尺度。理想的教师人格模式应该由高尚的政治人格、完善的道德人格和聪颖的智慧人格所构成。本文在对当前教师人格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师健康人格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5,(5)
道德教育贵在道德养成,而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影响最深远的是家庭,影响最直接的是家庭中的代际互动。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现实优势上,家庭代际互动都是培育未成年人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效路径。在积极审视代际分化的基础上,通过道德反哺达成代际整合,从而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代际路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儒家崇尚君子型人格、希圣希贤,力求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弘扬仁爱、道义的道德志向,心忧天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等等,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的确立、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责任的培育、道德品质的提升、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陶茜茜  吴琼 《山西青年》2022,(23):193-195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也在增长。高职院校历来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实施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田鑫  张晓棠  武燕 《世纪桥》2010,(23):84-85
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作为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76岁了,和水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情感、人格不健全,对周围人的影响就很不好。科学家也是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同样必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恪守科学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