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萌 《党政论坛》2010,(24):59-5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认为:“一方面,人们可以使科学为人类造福,它是迈向天堂之门的钥匙;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用科学危害社会,这同一把钥匙也就开启了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捍卫,美国有着深切的使命感,认为承担这一任务非美国莫属。尽管美国领导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这种使命感反而愈加强烈。就在上月,奥巴马在对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还嫌不够豪迈,他干脆面向全世界发问:"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已经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3.
《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瞭望新闻周刊》就中美关系问题采访了正在北京出席“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芮效俭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美国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也一直在共同磋商许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觉得两国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战略上还缺乏信任。布什总统这次来访的重要性, 就在于要通过与胡锦涛主席的对话,使两国之间互不信任的程度降低。这有助于减少美国人的担心。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中国正在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最近的军事发展。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国内的争  相似文献   

4.
美国见闻     
在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如意 《侨园》2014,(4):35-35
记得3年前我去美国打工时,曾在美国呆了4年的小叔告诉我:美国虽然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但美国人有很多忌讳,你到了美国一定要留心美国人的那些“毛病”,以免无端招惹是非.听了小叔的话当时我心想,美国人有什么了不起,臭毛病还不少呢.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叔的提醒还是非常对的.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之惑     
王军 《瞭望》2007,(16)
工业化将城市催生为巨人,同时留下世纪之惑19世纪中叶,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下让人浩叹至今的话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相似文献   

7.
王军 《瞭望》2008,(21)
在汶川——天堂与地狱相会的地方,一座人类的丰碑正在崛起,那上面,生命被大笔书写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中华大地,时间仿佛凝固。此刻,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周。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从中南海到田间地头,人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脱帽,站立,颔首,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 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有两个理由:第一,40多年前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穿上军装,有幸是黄继光所在部队的一员.在军中,他是我的前辈,我至今以有这样的军中前辈而感到骄傲.现在我所在部队的"黄继光连",每天早上点名的时候依然会叫黄继光的名字,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二,我为了写《朝鲜战争》这本书,尽可能地采访了关于他的事情.包括他的上级下级,以及当时把黄继光几近破碎的遗体从阵地上背下来的女卫生员."  相似文献   

9.
《诗经》里有这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大致意思是说,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再掠夺偷吃我的庄稼和粮食与劳动成果了,多少年来,我辛辛苦苦供养着你,可是你怎么一点也不肯照顾我呢?我发誓要与你一刀两断,离开你去寻找适合我生存的乐土,那种地方才是我向往的天堂啊……  相似文献   

10.
程青 《瞭望》1995,(44)
富有生活质感的故事构架,真实细腻的表演,优美讲究的画面,意韵丰厚的音乐,构成丰满的视听享受,20集电视连续剧《新大陆》力求呈现精品电视剧所具备的大家风范.《新大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美国3C集团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它是华人影视界在美国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新大陆》的主创人员和一些主要演员都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留学生及旅美人士.可以说这是一部在美闯荡、生活的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自我写照之作.在香山饭店,记者采访了导演子繁.他说:“去美之前,我们都有着做‘国际人’的思想.但是到了美国,感觉美国人并不真正接受我们.他们对我们另眼相看.即使他们处处照顾我们,也令我感到是出于对来自第三世界弱小者的同情.也许从那时起,我立志要用我们民族文化的精萃向他们证明中华民族的强大和不凡.”  相似文献   

11.
罕见的强热带风暴使天堂与地狱在瞬间转换 没想到!没想到!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跟唐正平说起缅甸的这场巨大灾难时,他一迭声地说。这位在缅甸工作了5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原驻缅甸代表,上个月刚刚卸任回国,电视画面上出现的惨烈景象使他目瞪口呆。他说,缅甸人多信佛教,所以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福国(佛国的谐音),是风水宝地,鲜有自然灾害,并因此而自豪,但也许因此而忽视了风暴可能造成的突发灾难。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2,(3):12-13
时于中国人来说,罗马尼亚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罗马尼亚与中国有几十年的友好关系;说陌生,是罗马尼亚的近况我们所知甚少。尹啸平,作为罗马尼亚旅罗中商联合会会长、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和欧洲华人华侨总商会副会长,多年来致力于中欧商务的沟通与发展。日前,本刊记者专程赴京采访了回国进行商务活动的尹啸平先生。记者:尹先生,请介绍一下您个人的经历好吗? 尹啸平:对我个人还是少说一点好。我是浙江青田人,出国已近20年,在国内时做石雕生意。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有商机吗? 尹啸平:不仅是有商机,而且还是有很大的商机。以我个人为例,出国时,先是去意大利,开8年餐馆,然后去了罗马尼亚,一住就是12年。有人对我不在经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政界清一色的西装领带中,女性领导人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次我要参选的是总统,我是那个做决定的人。”美国前第一夫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近期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这样说。她坦言,如果成功当选美国  相似文献   

14.
逃离塔利班     
维一 《侨园》2013,(6):39-39
<正>2008年11月初,美国记者罗德为了写一部关于阿富汗局势的书,专程来到喀布尔,希望能得到一线材料。罗德想采访一个塔利班的头目,于是他找到了能安排采访的英国《泰晤士报》驻阿富汗记者塔希尔。塔希尔随后找到了自称阿布·塔伊布的塔利班头目,他表示愿意在卢格尔省接受采访。罗德和塔希尔找了阿萨德担任司机,于11月10日驱车前去与塔伊布会面。抵达约定见面地点后,罗德并没有见到塔伊布。塔希尔拨通塔伊布的电话,对方让他们继续往前走。车开出不久,两名持枪武装人员突然出现了。塔希尔解释自己是记者,约了阿布·塔伊布采访。然而,其中一人大笑道:"谁是阿布·塔伊布,我不认识,我才是这里的指挥官。"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七年八月上旬,我在抗大二期十四队学习时,中央组织部找我谈话,告诉我说: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夫人要到前方去,需要有一个翻译,要我做这个工作,陪同她到山西前线去,随军采访、报导军民抗战情况。由于单独行军不方便,要我们同西北战地服务团一道走。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先生/女士:我恳求你能够与共和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一同与那些代表共产党中国控制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说客们做斗争,阻止他们现在和将来收购美国石油企业的企图”。这是2005年7月25日发表在美国著名的军事论坛www.military.com上一封致美国议员的信。自从2005年6月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宣布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简称“优尼科”)以来,无论是美国政府内部还是在美国民众间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美国国会以398对15票,否决了并购。《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新闻台在7月8日至11日所做的…  相似文献   

17.
山魂     
一个月明星稀的春夜。我从太行山中采访归来,坐在京广线夜行进京的列车上。已是午夜时分,但毫无睡意,凝视着车行的左方:那里屹立着千里太行山。此刻,千山万岭隐在朦胧之中。但我还是不愿移开视线,似乎那青山变活了,追逐着列车,向我发出呼唤……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专电 布什总统在访问中国前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就当前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答内容如下: 问:您对目前世界形势总的看法如何?鉴于当前人们对缓和进程是否不可逆转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我们想知道您的见解。 答:我对此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当今世界一个持久不变的特点是变化。按美国的价值观与利益来说,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案件,到美国接二连三暴露的企业丑闻,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去年以来肆虐南美的金融动荡,企业作假、金融危机正在威胁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关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问题开始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美国有人评价自己说,‘9·11’不会毁掉美国,但企业内部造假事件可以毁掉美国。我想这不无道理,‘信任危机’是最可怕的。所以,无论从国内状况还是从国际形势看,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加大力度是很自然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20.
在大连采访的七八天里,我感到这里到处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连人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我的采访节目一个接一个,时间按分计算,到时即走,到点即来,满满实实,从未误事。 在大连碧海山庄会客厅里,和市委第一书记毕锡桢会见时,我谈到对大连的这些良好印象,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