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状]由于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努力,南京基本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格局及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较好地控制了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间高、周边低,城北高、城南低"的总体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街区绝大部分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刘朝晖 《思想战线》2012,38(2):85-89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社区民众通过社区参与、文化主张、协商行动等文化抗争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文化权利,达到对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基于"价值管理"的理念,不但可以充分保障社区、群体,甚至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保障社区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权利。社区保护的实质是以"非物质性的"生活方式的保护为基础,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囊括尚未进入现有"遗产谱系"的文化形态,其是"社区价值管理"的突出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9月6日是我区第三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前,即2004年我区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召开了"首届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并确定每年的9月6日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来,草原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草原文化和保护草原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形成一系列的理念、原则和方式方法.本文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分别从展示内容、陈列方式、活态保护和"媒介"作用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潘彬彬 《传承》2008,(10):96-97
近年来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形成一系列的理念、原则和方式方法。本文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分别从展示内容、陈列方式、活态保护和"媒介"作用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刘志军 《思想战线》2011,37(5):62-66
后申报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主要面临狭义文化观的束缚、意识形态标签的羁绊、大众参与的边缘化与政府的包揽、利益博弈与政治筛选导致新的文化不平等、"名录"阶梯化带来的文化阶层化、"名录"利益化带来的文化封闭性、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应尽快研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体系;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级警告与摘牌机制;通过立法与制度建设推动参与式保护,杜绝政府包揽及文化部门与民间文化精英的垄断合谋;设立文化彩票或文体彩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可持续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京有35万年的人类活动史、2470多年的建城史和跨度1700多年的建都史,留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是南京的历史见证和文化遗产,是南京城市的重要"品牌"。近年来,南京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发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遗产的一般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引入多方主体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达到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安高腔"是我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剧种,是浙江衢州的地方戏曲,也是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西安高腔"为例,对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上既要采用建立原生态保护区的办法,又要采取"生态还原"式的举措,同时还须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传承、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与开发利用,使之达到持续传承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4,(9):103-105
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经济、传承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文化产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不仅是自身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特征,从刑法保护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探讨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去年6月,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社与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我们精心梳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隐藏着若干无形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方言习俗、节庆礼仪、生活生产方式……几乎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记录着活灵活现的民族审美。所以,当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与物质遗产的固态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它的保护,不像保护自然和历史遗产那样单纯。在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我省部分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去年6月,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社与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我们精心梳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隐藏着若干无形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方言习俗、节庆礼仪、生活生产方式……几乎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记录着活灵活现的民族审美。所以,当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与物质遗产的固态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它的保护,不像保护自然和历史遗产那样单纯。在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我省部分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17.
邓立铳 《传承》2014,(1):119-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以广西灵山县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困境进行剖析,探究思考通过把握好六个角色(即"指导员""宣传员""财务员""技术员""统计员"和"研究员")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华林  赵德美  王旭东 《思想战线》2011,37(3):131-132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9.
杨小飞 《人民论坛》2021,(5):113-115
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载体,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强化立法是必由之路。当下,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应坚持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思维理念,推行针对性立法,强化“三责”,厘清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补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漏洞,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伟龄 《群众》2010,(11):48-49
<正>金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正式名称是"南京金箔锻制工艺"。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人类的感情和智慧,蕴藏着地方传统深处的文化根源。金箔不仅是南京的一张金色的名片,而且也成了南京重要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