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科研计划经费的使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但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仍存在虚报支出、资产管理流失等问题。借鉴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书利 《人民论坛》2014,(2):232-234
为规范科研计划经费的使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但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仍存在虚报支出、资产管理流失等问题.借鉴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有:核心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主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融合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攻坚论——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优先论——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绿色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球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造福论——让科技为人类造福。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引领作用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浙江结合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以贯之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科技创新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和手段带来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创新、机制创新应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胡小桃 《湖湘论坛》2014,(3):97-101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体制。考察德国的科技政策及体制特点,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科技政策不断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科研环境宽松是科技创新的良好土壤;科研体系完善是科技创新的坚实平台;研发投入稳定是科技创新的经济基础;企业参与研发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经济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创新,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培养、建立创新理念,在组织体制、分配制度、投入机制、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全力实施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和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公安教育》2004,(10):2-4
近年来,大连市公安局以《实施现代警务战略基本纲要》为蓝图,以科技强警为动力,以培养复合型公安科技人才为目标,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精心搭建科技练兵舞台,全面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9月,大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一、立足实战,着眼长远,积极创新科技练兵思路面临公安科研经费紧张,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市局党组认为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安工作的水平;开展科技大…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国内一名牌大学的通报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让高校科研腐败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近年来,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保持大幅高速增长,支撑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学术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变相套取国家科研经费被查处的新闻屡见报端。从某种程度上说,科研经费腐败已经不是特  相似文献   

10.
张俊 《理论月刊》2003,(1):20-25
江泽民十分重视科技创新问题,认为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从我国科技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此还应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要发扬科学精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科技体制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分析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大连应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德忠 《江苏政协》2013,(11):16-18
<正>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比较完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技进步,进行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上升到与改革开放一起并列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地位;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提出关于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就科技创新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他强调 ,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 ;他认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 ,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他还论述了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实现自主创新与必要引进的有机结合 ,必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论述 ,对于全面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创新的文化外推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文化外推力环境,是指科技创新主体所处的能生发推动其去进行科技创新的力量的文化环境,即文化竞争力推动环境、“危机型”管理压力推动环境、社会需求外拉力环境。科技创新文化外推力诸方面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为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搞好科技创新文化外推力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体制创新行为。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应从政府政策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银行运营模式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等方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校将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将发挥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作用 ,高校通过体制改革、完善管理 ,将成为我国的一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如何促进"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如何促进"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抗击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总体战、遭遇战和阻击战,我们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武汉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考”的关键考点,也是检验我国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能力的主战场。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新冠疫情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问题,重点研究新冠肺炎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影响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