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有 《中国减灾》2011,(8):42-43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抗灾害,团结各方渡难关。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抢险动员、搜救动员、救护动员、救助动员、救灾捐赠动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并在应对各种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瑞金 《前进》2008,(6):39-40
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各级迅速启动应急动员机制,迅即动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力量,全力开展抗击冰雪和地震灾害,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总结受灾省份应对冰雪和地震灾害的实践,国防动员建设可以获得许多深层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发生的西南特大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国妇联     
《中国妇运》2010,(9):46-46
全国妇联紧急行动向甘肃舟曲灾区献爱心。2010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国联高度重视,立即作出紧急动员部署,迅速展开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09,(13):16-1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两年来,监督工作呈现活跃局面。在大事、热点接连不断的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结合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物价稳定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等国内经济社会重大主题,及时听取和审议国务院专题报告,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取得了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同时也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安定祥和。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以来,中国重特大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特大灾害足有40次以上,平均每年1—2次甚至更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仅国家层面启动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就有5次之多,这些灾害所具备的致灾因子超强、发生概率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影响时间长等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和云南  相似文献   

8.
潘江峰 《中国减灾》2013,(5X):63-63
<正>自然灾害,连同人为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泥石流、台风等。人为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遇到灾害时我们心连心应对灾害。是啊,现在的灾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危险。例如,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问。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50年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发生的西南特大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异常多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2008年以来,先后遭受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云南旱灾等重特大灾害的影响,给当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一个全国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9):28-29
今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发生的特大地质灾害泥石流震惊了全中国。截至8月22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435人遇难,330人失踪,有预测认为其带来的损失可能超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危害或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国家应建立有效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命线.它应自组织为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是共和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大洪灾范围之广,损失之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巨,动员军民之众,国人揪心,举世关注,属史之罕见。有多少事迹催人泪下,多少场面动人心弦_痛定思痛,一方面要看到灾害所造成的重大损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华民族在特大灾害面前所表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要冷静分析特大洪灾的成因,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曲靖市也有类似情况,去年“7·15”重大洪灾,损失十分惨重,近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生态遭破坏,水上流失严重,江河河道淤积严重,有的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的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开始的国际减灾十年来,中国在减少灾害和同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十年中,联合国驻华系统支持中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减灾规划。1998年中国的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及国际社会的援助,损失被降到了最低点。过去五年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下降,从每年大约人民币3000亿元降至1720亿元。我们居住在一个有着暴雨、狂风和地震的星球上。人类无法阻止不受欢迎的自然现象的发生,但却可以减少自身的脆弱性并做好应对准备。要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灾害信息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河北省救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充满考验和挑战的一年。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风雹和暴雪的袭击,灾害强度之大,受灾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面对重大灾情,各级民政部门紧急动员,快速行动,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陕西省连续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和强秋汛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民政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认真总结2008年抗震救灾资金监管做法,建立救灾款物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各类救灾资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法律,专与群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把震情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急救为重、服务为先、抗震设防作为抓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应对机制才是有效防震减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内涝、交通等一系列次生危机事件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暴雨灾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易引起公共社会安全的特征,事件处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及处置此类灾害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损  相似文献   

19.
金哲 《今日浙江》2008,(11):66-66
自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把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当前头等大事,迅速行动起来,迅速进行部署,迅速动员全省各方面的力量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连日来,全省上下迅即响应,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正在坚决有力、紧张有序、积极有效地展开,为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这是危机和挑战不断的十年——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从雨雪冰冻灾害到舟曲特大泥石流,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到欧债危机蔓延……十年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这是沉着有效应对的十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