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思南 《奋斗》2022,(6):68-6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与人民至上的有机统一、批判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内在统一、集体协同与个人奉献的行为统一、科学探索与科学传承的价值统一是其鲜明特征。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科技领导力、完善社会治理制度,而且是应对中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转变、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必须进行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改进作风和学风、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协同和包容精神、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社会的功利性的负面影响等。培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突出社会价值引领和自我教育,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和学风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科技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魏巍  刘晓哲 《党建》2021,(5):31-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革命事业的每一次跃升,思想理论的每一次创新,无不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需要我们从实质上理解,从特征中体悟,从整体上把握,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闻中国科学院改革科技奖励制度,设立杰出科技成就奖。该奖为荣誉性精神奖励,以激励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敢于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这种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形成创新氛围,激励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依靠知识的创新应用和广泛传播与发展,一个民族才能够具备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注重营造  相似文献   

7.
时代虽然变迁,但有种精神永恒;雷锋并不遥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更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从本期起,本刊开始推出学习雷锋专栏——时代雷锋,生动展示身边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和事迹,报道各地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特色和创新。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科技创新的相关重大问题,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明确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发挥好党在总体工作布局、组织协调方面的领导优势;擘画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科技创新的根基,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普及工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加快汇聚科技创新的人才力量,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科技人才引进等;通过完善科研伦理法规条例、规范前沿科技发展方向、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断健全科技创新的伦理规范;厚植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学深悟透并认真践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座山,辉映历史;一种精神,照耀未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它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和伟大实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首站就是井冈山。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在沈阳科技创新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科技精英的名字镌刻在共和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为沈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为沈阳实施智能制造提升铸魂,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助力。科技精英与"大国工匠"丰厚了沈阳科技创新的底蕴,也铺陈了美好的未来。沈阳市正在由"沈阳制造"向"沈阳智造"和"沈阳创造"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方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名。千万群众支前、百万青年参军、十万人血洒沂蒙,蒙山沂水的深情,谱写出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动人篇章。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沂蒙革命老区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滋养和坚定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穿越时空的隧道,沂蒙精神用一座座耸立的丰碑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亲人。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但推动科技创新不能只依靠科学家,必须通过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使公众理解科学、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才能把创新驱动战略转化成全民自觉的社会实践。贡献率超44%科技创新跨越发展2014年,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贡献率超过44%,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是贵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014年,贵州省一批具有创新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绘就进军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肩负神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培养中国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创新思想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当代科技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要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离不开振兴科技.振兴科技,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中国科学家的努力,离不开精神支撑.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倡导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周恩来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形象是影响大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外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价值观、科学态度的养成及职业选择。文章针对当前科学家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偏弱问题,运用刻板印象、职业认同等理论,对科学家形象、科学家职业、科学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提升科学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高校科学教育水平、强化大学生对科学家职业及其社会角色期望的认同,进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提升及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业科技大会战,被誉为中国农业的"两弹一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以"渤海粮仓"科技创新精神,继续弘扬中科院几代科学家"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光荣传承,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舍我其谁的奋进勇气和生动实践,让党旗飘扬在"渤海  相似文献   

17.
王朝柱 《红旗文稿》2012,(10):4-7,1
著名作家王朝柱在《我的创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在《讲话》精神的哺育下步入艺术殿堂、学习文学创作的,历经严肃而长时间的沉思,我毅然决定弃乐从文,以《讲话》精神为主导,学习太史公以人带史的传统,写一部上自辛亥革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书,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创造历史的一代又一代革命的人民一个公道,还大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8.
杨宇峰  屠琪 《当代贵州》2023,(Z2):118-120
<正>贵州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不断创造和书写奇迹。由于地势复杂,建设者们在喀斯特高原上,面对重重困难,挑战不断,被逼出了创新意识,用百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在群山中架起座座现代桥梁,引领着世界山地造桥的潮流。一代又一代贵州桥梁人不断创新探索,不断传承跨越,创造了万桥飞架的人间奇迹。本刊特邀两代桥梁人对话,看他们如何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9)
<正>北京日坛公园西北角,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汉白玉墓碑,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先驱人物,回族烈士马骏就长眠于此。马骏烈士用短暂的一生,写下了爱国、救国、殉国的革命篇章,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大义舍命,笑对死亡。马骏一生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在马骏烈士诞辰120周年之际,缅怀先烈,学习、传承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品学兼优的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20.
清河 《江淮》2012,(3):45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时起,雷锋就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脑海中,"学雷锋、见行动、争先进"活动蔚然成风。雷锋的光辉形象和宝贵精神,业已成为一座巍峨的丰碑。雷锋的不朽精神持久有力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