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中国学界提出了创建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命题。创建中国学派的要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问题意识”,二是反映中国之国际观或国际政治哲学。中国学派的基本进路就是“既要研究问题,又要思考主义”。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和学术性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只要整个学界有一种自然的分工,研究的是真问题,或构建的是具有知识增量的理论,中国学派就将在健康的研究生态环境中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作了回顾。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通过引进、批判、吸收,西方国际关系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具有促进和补充作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还较为注重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中吸取资源,以寻求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土思想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辩论,反映了中国学者学科建设自主性意识的提高。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为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和平共处作出了一定的智力贡献。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春,我办了离休手续,但“离”而未“休”。因感到身体还健康,不工作的生活我不习惯,因此又接受了返聘五年。后又应邀在外系、外校讲授四年直到2001年才完全退下讲台转向科研,想弥补过去黄金年代耽误了的时间。今年,我已跨过75岁的门槛,进入“夕阳红”的晚年。在我的研究生和女儿们的督促下,为响应“老有所为”的号召,我才下决心编印这本文集。一是纪录我在北大近50年的教学生活中走过的途程,总结最后20年教研工作中的心得与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添上几块铺路石。二是向培养我的党和人民汇报,向教育和帮助过我的老领导、老师和亲友同学们致以衷心的敬意和谢忱。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其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有助于研究者理解现时代的国际问题;可以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灵感;历史学还具有借鉴功能并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当然,纯粹以历史方法研究国际关系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和国际关系的其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历史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国际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学术界、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相互倚重、紧密结合是现代化国家政学关系生态的一个重要特点,两者的分离既不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也不利于发挥学术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政策研究与纯理论研究各有分工,不可简单地以功效来判断。一个学术大国既应有丰富的政策研究,也应有深邃的基础理论研究。由此,政府决策才会从容有度,政学关系就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学派经典作家看来,历史上的国际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共同文化的基础,当今的国际社会源自15世纪欧洲基督教国际社会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随着国际社会的扩展,其形成的文化基础也经历由共同文化向主导文化的变迁,这种认知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与自负。但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文化基础不只是国际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大国的文化,它的形成更多的是不同文化模式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在解决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互动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接近于一种"稀薄"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为此,需要探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分析和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实践,对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并借鉴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一整套有“中国视角”的知识体系和解释系统,以此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提供理论支持,表达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是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当前,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提出了强大动力。中国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继续增进和保障人权,不仅需要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人权观念的普及,更需要人权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论是对外斗争、对内教育和国家的法治建设,加强人权问题研究,尤其是对国际事务领域内的人权问题研究,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紧迫性课题。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人权研究起步晚,研究力量在整体上来说也比较薄弱,缺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人权理论。在国际关系学领域,人权问题更是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传统、学术文化与国际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之间明显的学术分野。英国学派更具有体系与制度的批判精神,美国学派主流理论霸权护持心态较为明显。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美国学派处于普遍失语状态,而英国学派则给予了及时、建设性的学术反应。中国学术界必须清算美国学派的不适当影响,建立更具广泛性的借鉴性知识体系,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中国议题与中国命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主题涉及理论概述和诠释、国际关系重大现实问题分析、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发展路径和方法思考等。已有的研究关注者甚众,但存在专业研究队伍偏小、研究者之间的沟通较少、研究主题分散、实证研究甚少等问题。未来应加强经典文本及方法论的研究,追踪当代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深化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高度关注并深入解读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已超过15年。该学派起始于中国学者自发的研究,但更多体现的是自觉引进西方研究成果并将其中国化的努力。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2006年达到高峰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整体而言,这一学派生产出一系列学术成果,建立起重要的研究机构,正在缓慢平稳地前进,并已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需要立足于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实践中国特色、多轨跟进、跨界合作,在日常生活和国际关系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阐述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反映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阶段的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横向联系的规律性,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世界交往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立在世界交往基础上的国际社会关系是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交换等市场经济活动形成的一种全球生产和交往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位是一项特殊的国家利益,它取决于一国被他国认可形象的总和,反映了一国在等级制上的声望排名。国家追求地位的动机既反映了人类在心理上寻求得到其他族群的认可,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包括促进国际影响力和长远的对外政策目标)。由于国际体系中没有统一权威来评估各国的表现和决定其排位,声望多寡和地位高低会成为国家间的争议领域,国家也将为此产生竞争甚至冲突。地位政治的理论视角涵盖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和个人三个分析层级,并有助于衔接理性主义、建构主义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范式。不过,有关"地位"概念在实证研究中的分析应用依然有待改进,地位政治的研究在中层理论上仍然有待发展,尤其是国家如何认知自身地位,寻求他国承认,以及承认他国地位等问题尚需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国政府在2016年“脱欧”公投后提出了“全球英国”理念,作为“后脱欧时代”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应对变化中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国际角色的转变。基于“全球英国”理念,英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希望借助综合实力以及与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出“向印太倾斜”战略,以期拓展盟友圈并扩大对外影响。与此同时,英国外交政策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向更加明显。“全球英国”战略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国内政治中的制约因素,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苏纳克上台后对“全球英国”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其外交政策没有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影响可以从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来预测.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变化.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1989年以来,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欧盟新成员国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作为欧盟成员国正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但是这也带来了很高的对外经济依赖,使它们处于"卫星国"地位.独联体国家走的是一条混合的发展道路,包含了国家协调、国家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等要素.它们具有半边缘国家的特点.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通过贸易和金融向世界体系的开放使得它们的经济易受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可以从200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金融紧缩的影响中看出来.本文分析了各国对这场危机的反应和适应情况.欧盟后社会主义成员国受到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要远大于独联体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合法性已受到质疑,国家管制得到了加强.处于半边缘地位的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中的过渡性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够通过发展它们自己的内部市场和网络来确保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更大独立性.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必须把那些有能力独立自主和复兴的潜在半边缘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与那些更加依赖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半边缘国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