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一三”事件是我们党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主要是两架飞机外逃,载着林彪等人的三叉戟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另一架直升机被英雄飞行员陈修文迫降在怀柔北部山区。我有幸亲临直升机现场,参与处理了“九一三”事件中的直升机一案。2011年是“九一三”事件40周年,我愿意把这一段历史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
王中远 《各界》2013,(12):19-21
王中远今年已过耳顺之年,是江苏苏北人,如果不问籍贯,乍一看上,王中远的脸型更像是一个蒙古人。王中远是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学的是蒙语专业。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年后他派往一个偏远的国家大使馆工作,在外交生涯中,碰到了震撼中国大地的“9·13”事件,并成了这一事件的重要见证人。  相似文献   

3.
蒙古正在回归亚洲本刊特约记者王义民,常万隆乌兰巴托专电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蒙古人似乎不约而同地纷纷脱下了西服,换上了蒙古袍。苏联集团既已烟消云散,其成员自然也要各奔东西。东欧国家趋向西欧,东方的蒙古则回归亚洲,顺理成章。蒙古的这种趋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在蒙古的真实境遇 到过蒙古的中国人,多多少少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中国在蒙企业是这种抵触情绪的最大受害者。山东正元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我提及,2003-2005年间,正元公司在苏赫巴托省开发金矿时,当地的环保警察与县长经常会来找麻烦。在乌兰巴托,曾有多名中国劳工向我倾诉自己在蒙古被打被抓的遭遇。  相似文献   

5.
毛黎 《党政论坛》2011,(4):60-61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6.
王元 《各界》2013,(11):50-53
文武全才 廉希宪字善用,维吾尔人,祖上世代为高昌王国大臣。成吉思汗西征时,高昌不战而降,廉希宪之父布鲁海牙归附蒙古政权,被选派到蒙古新近征服的河北地区任职。廉希宪出生时,布鲁海牙正担任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姓,子孙改姓为“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蒙古民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本文分别从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蒙古族地区文化传播,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对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佟悦 《各界》2014,(8):66-67
清太宗皇太极共有后妃15人,其中地位较高者依归嫁时间和族属,明显可分为两类。 皇太极早期所娶多为满族各部贵族及八旗功臣之女,如元妃钮钴禄氏、侧妃乌喇那拉氏、叶赫那拉氏等。从皇太极20多岁开始,特别是1627年入承汗位后,出于政治需要,则多与蒙古各部贵族结亲。海兰珠则是其7位蒙古后妃中较晚归嫁者。早在她入宫前多年,姑母哲哲、妹妹本布泰就已先后成为皇太极之妻。  相似文献   

9.
班布尔汗 《各界》2010,(6):53-57
也先(?-1454年),又作也先台吉,是相当中国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刺部领袖,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的主要工作在内蒙古,同时兼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他十分重视草原的卫生防疫工作。当时内蒙古疫病流行,人口下降,疫病威胁着蒙古民族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1)
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期间,蒙古文期刊方面经历了受挫和恢复发展等不同变化时期。该时期蒙古文期刊(包括合璧)就其内容特点而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和时代性。就蒙古文期刊作用而言,满足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各类近代知识的提升需要,开阔了眼界,为当时和将来蒙古文出版和印刷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关系到事业的盛衰兴亡,蒙古的成吉思汗就颇懂得这个道理。据《蒙古秘史》记载,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落的可汗以前,就有大批人离开札木合,投靠铁木真,其中最有影响的44人中,有23人成为蒙古的开国功臣。铁木真有  相似文献   

13.
近 几年来 ,蒙古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热 ,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经济合作为主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并举。蒙古几乎每年都举办“日本日”活动 ,有的活动长达十天半个月 ,这些活动使日本赢得了蒙古人的好感 ,日驻蒙大使也成了外国驻蒙使节中最“红”的大使。最近 ,蒙古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 ,日本的救灾物资正好运抵蒙古。满载着日本救灾物资的车队 ,浩浩荡荡地行进在蒙古茫茫雪原上 ,恰似20世纪70年代苏联“老大哥”援蒙的情景再现 ,使蒙古人感受到了日本浓浓的“慷慨”之情。互有需要 ,是当前蒙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蒙古…  相似文献   

14.
乌兰巴托专电 上任3个月的蒙古新政府在国内继续推行改革的同时,决定打开禁锢多年的国门,制定和实行一套适合蒙古特殊情况的对外政策。 新政府明确宣布,蒙古实行开放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00,(1)
中国是蒙古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也是蒙古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迄今中国已在蒙古投资430个项目,投资总额6530万美元,占蒙古吸引外资总额的1/4。中国企业主要从事农业、牧业、矿业、原材料、建筑、通讯等。去年前九个月,两国贸易额为1.89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5.7%。目前双方正在落实两国元首互访时确定的中国向蒙古提供1亿元人民币贷款和6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趋势。纵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之后,都由政府牵头处理,政府是治理群体l生事件的主要主体。纵向观之,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皆发生在基层社会,因此,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任务便显得格外繁重。那么,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任务和要求相匹配?这关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研究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乌兰巴托专电 在蒙古现代文学的天穹,有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现代蒙古文学的奠基人达·那楚克道尔吉(一九○六——一九三七年)。他在人生的征途上只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就与世长辞了,但他留下了在蒙古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量诗歌、戏剧和小说。他被尊崇为“蒙古作家中最受尊敬的语言大师”和“天才作家”。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流畅,艺术形象生动感人,深受蒙古人民的喜爱,并先后被译成俄、德、保、匈、波、捷、英、中、朝等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9)
蒙古族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能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做好传统音乐的教育,从而发挥高校传承的优势。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特色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传承现状与高校音乐教育中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乌兰巴托专电 1991年8月13日至14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蒙古进行了26小时访问。这是访问蒙的第一位日本首相,也是近年来访蒙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是近一年来蒙古推行新的外交政策的结果。 1990年蒙古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之时,正是世界形  相似文献   

20.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