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发 《理论探索》2005,(6):132-133
执政党和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其主旨就是造就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公平与正义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史过程,科学的制度安排尤为重要,在我国存在庞大弱势群体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政治正义方面,坚持科学的制度安排,重在抑强扶弱;在经济正义方面,坚持科学的制度安排,重在扶强济弱。  相似文献   

2.
针对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论存在探寻完善的正义而轻视现实的正义、关注制度的正确而轻视社会的互动、强调抽象的认同而轻视理论的可行等先验制度主义的价值缺陷,阿马蒂亚·森建构了比较的正义理论,试图以可行能力基础、实质自由原则、幸福标准等价值合理性依据,重塑一种更为合理的正义,以颠覆充满诸多困难的公平的正义。诚然,比较的正义在创新正义理论的同时,很可能将提升正义理论的实践化转向。加强阿马蒂亚·森的正义思想与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的比较研究,理论上有利于推进社会正义理论尤其作为西方政治哲学名家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的全面深入,实践上有利于借鉴西方社会正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果,促进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当代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论公平,常常把公平与平等、民主以及分配正义等联系起来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平的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发展启示我们:一是公平正义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要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过程中,分配正义仍需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心态作为支撑。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的隐性前提。良好社会心态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合法性支持,提升了民众的包容力,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器。良好社会心态可以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对社会治理具有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信任为社会治理建构秩序,公平为社会治理提供合法性,正义为社会治理提供道德支撑。信任、公平和正义构成了社会治理的社会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4)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集中涌现,因此,必须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并从中找寻科学的指导方法,从而从发展经济公平、政治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促进我国社会领域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
制定我国法律援助法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定法律援助法之立足点和必要性(一)法之正义目标追求是制定法律援助法的立足点法的根本目标在于正义的实现,但正义有多种表现形式,罗尔斯就在《正义论》中将其分成形式主义和实质正义二种。([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5页)形式主义从根本上讲与法的普遍性相联系,它要求对所有人平等执行法律和制度,而不管法的实质原则如何,给予人们机会公平;实质正义与形式主义不同,它在于实现社会范围内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和公平,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之间的正义观,强调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调整,给…  相似文献   

7.
法的价值在于公平、平等、正义、效率、自由、秩序,而经济法更是强调效率和正义。《新国五条》是政府出台的五项调控政策措施,以期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调控处处体现了法的价值,特别是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是通过平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克服体制低效率的目的,而且永远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在效率和公平面前,经济法更倾向于效率,达到边沁所谓的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通过"原初状态"的设置,推导出了两个正义原则。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它有很多细致和深刻之处。我们在运用罗尔斯正义论原则分析现实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具体分析,尤其注意分析历史背景、阶级状况、各方利益的诉求,然后再结合正义论原则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种不公平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国家理论区别于传统自由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强调国家要实现正义.正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平、公正、公益的实现.罗尔斯的国家正义理论追求的正是公平、公正和公益.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不管是在作为国家正义背景环境的秩序良好社会中,还是在国家正义的内涵、通往国家正义的道路的设计中,他的国家理论总有公的影子在时隐时现.然而,他这种公的追求仅是停留在应然层面上的形而上追求,并不能改变他的理论在实然层面上滑向维护私的一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分配正义、制度正义、生态正义、全球正义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又体现了以制度确保公平的责任担当;既诠释了代际公平的伦理吁求,又呈现出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是个体性和人民性、柔性正义与刚性正义、国内正义和全球正义的辩证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价值意蕴,是新时代推进公平、达至正义的现实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差异性社会,这是构建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社会基础。差异性社会的正义原则既不应为新自由主义的完全市场原则、也不能是民粹主义的超前空想原则,而应当是"差异的正义",即以"基本公平+比例公平"双层结构原则,探索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医疗保险均等化之路。根据双层结构原则,改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多元化格局,建立统一的我国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应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社会公平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保障每个公民医疗保险的平等权益;多种补充医疗保险适应差异性社会的差异化医疗保险需求,体现比例公平原则。保障基本公平,适度尊重比例公平,不断消灭差异,走向最终公平,这就是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掀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再次繁荣,影响至今犹在.罗尔斯的理论旨趣区别于所有前辈,他把正义诉诸于社会制度而不是个人德性,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的自由权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基本结构.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结合,是实质而非形式的,具有可欲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陈文兰 《求知》2005,(5):32-33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那么,社会正义和公平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刘冰 《理论探讨》2008,1(2):7-10
社会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基础.从社会正义的全新视角来解读"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执政理念,构建分配公平、司法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7.
李坚  易晓芸 《学理论》2012,(10):7-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培养农民、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导向:实现自我公平、村内公平和城乡公平;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规范生产关系和缩小阶层差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培养新型农民、搭建组织载体、深化民主管理、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秩序良好的正义社会。在多元冲突的社会中,和谐社会就是以民主法治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社会。文章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价值和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范价值,以此衡量和分析目前政治哲学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正义分配方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应兼顾按劳分配和按产权分配,按劳分配是第一原则,按产权分配是第二原则。按劳分配原则遵守两层原则,第一层原则是按劳动效率分配,第二层原则是按努力分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正义公平思想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 《理论视野》2006,(4):49-51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蒲鲁东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留下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他们指出:正义的产生和实现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探讨正义及其实现不能诉诸抽象权利,而必须着眼于现实经济状况;永恒公平的交换是小资产阶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强调改革开放成果的广覆盖,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我国提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是应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共享"为研究视阈,旨在利用"共享"平台,充分调动社区医疗和养老资源,建设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现社区养老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