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期以来,无论是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还是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与东盟(10+1)、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及第九届东亚峰会上,"互联互通"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它成为亚太地区合作中最重要的优先领域。中国提出的东亚互联互通的主张和配套的经济发展计划,如"一带一路"战略和高达400亿的丝路发展基金更让外界对中国的东亚战略乃至东亚整体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观察与思考》2009,(20):10-10
第二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会议。会议由温家宝主持。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三国领导人回顾总结了中日韩合作10年历程,展望规划了三国合作的未来,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1):51-51
首届东亚峰会2005年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来自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6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加速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动力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东盟和中日韩之间的功能性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开放地区主义、"东盟方式"及东亚共同体为核心规范,以东盟为主导、以10+1为基础、以10+3为主渠道、以东亚峰会为重要补充的东亚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本文主要分析东盟与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共同体的合作进程、发展动力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提出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的性质,以及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原则。在这两个坚持的基础上,各方以东亚峰会十周年为契机,充分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深入思考未来机制的规划,着力推动的特定领域重点合作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14日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之前,因为日本的咄咄逼人、美国的不甘寂寞,已经从一个东亚国家盼望多年的盛会变为大国外交博弈的舞台。特别是日本政要在东亚峰会举行前夕频频放话,一面讨好东盟、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一面歪曲中国立场,借以挑明要当东亚领导者的意图。日本的动作引来许多质疑,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近日表示,首届东亚峰会已经变味。一些东南亚媒体和日本媒体也分析认为,日本想争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导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东亚峰会不需要“老大”。日本想用经验领导东亚12月1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出席…  相似文献   

7.
东亚部 《友声》2023,(1):11-11
1月11日,林松添会长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见宴请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一行。双方就落实两国领导人曼谷会唔重要共识,持续深化两国人民友好,促进两国地方、青少年等民间友好交流合作及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坦诚友好交流,达成积极共识。东亚部主任程海波及日本驻华公使贵岛善子等参加。  相似文献   

8.
参加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的亚洲各国领导人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即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行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地区国家在冷战后因历史问题一直对使用“东亚”这个词汇比较敏感,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经济领域领先政治领域。“东亚峰会”这个词汇在东盟首脑会议文件中的出现,昭示东亚区域合作正在摆脱历史阴霾、走上理性合作之路。  东亚国家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动区域合作,让东亚峰会变成现实。东亚地区是一个相对支离破碎的地区,这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东盟难以主导地区事务,中国经济力量尚待发展,日本政治上是跛脚。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9.
信息播报     
点击要闻1月15日,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宿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十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共同出席。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讲话。温家宝就东亚合作方向提出三点主张:一、东亚合作应是实现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09,(21):10-10
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月24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各国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时事报告》2010,(12):90-91
温家宝出席第五届东亚峰会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与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菅直人就中日韩合作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10月30日,温家宝出席了在河内举行的第五届东亚峰会。温家宝在发言中表示,东亚峰会成立5周年来,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共存共荣,互惠互赢。因此,立足东亚,积极推进新东亚区域主义,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选择。随着东亚合作的深化,东亚经济圈已然形成,新东亚区域主义已成为东亚各国共识。  相似文献   

13.
战后欧盟的发展给人印象深刻.二战中的法德两国能够抛弃前嫌,加强合作共建欧洲,取决于多种因素.既有欧洲国家自身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冷战提供的特殊的有利环境.其中美国因素尤为重要.而战后东亚未能形成与欧盟类似的和解与合作机制,除日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尚未与其余国家达成一致外,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也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东亚的合作和一体化的问题,只能通过相关各方拿出诚意,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问:你对此次胡锦涛副主席出席的东盟9 3和9 1会晤有何评论? 答:在12月16日越南河内举行的第二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各国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地区合作,克服金融危机,恢复经济交换了意见。胡锦涛副主席就当前形势和东亚前景阐述了中方的基本看法,强调亚洲金融危机危害严重,但东亚基础条件依然良好,前景依然光明。指出东亚合作必须符合东亚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人民论坛》2012,(22):46-47
与东亚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照,东亚的政治与安全合作却乏善可陈,东亚合作因而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片面性相当突出东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政治与安全合作却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之一。但是从目前东亚经济发展来看,一体化步伐明显滞后。中日韩作为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三国之间的贸易依赖度不足20%。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对带动两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体系转型对国际政治中众多的国家行为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作为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为了维护本国的霸主地位,美国调整对外战略,"重返亚洲",试图担当主导者、遏制者、秩序维持者的角色,强化在东亚的影响力。虽然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中美两国在维护东亚和平、保障经济繁荣、促进多元文化发展、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存有诸多共同利益,而这也是两国寻求合作、共谋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大慧 《人民论坛》2020,(4):118-121
东亚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符合东亚各国的利益。尽管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与进展,但已经取得进展的贸易投资合作和金融货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仍然面临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明显没有赶上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与需求,加强机制整合是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踏上21世纪的历史碑界,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多元化的市场操作取向,要求我们必须在“10+3”框架下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战略依托。由于中国在东亚大市场成长中的现实作用受到高度重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已使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市场空间对东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与大多数东亚国家又遵循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必然有利于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效应,所以中国应当大力推进东亚大市场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使之在未来能够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从而形成西欧、北美、东亚三大国际重量级市场的鼎立格局,以利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24-126
国内 2007年11月18日-21日,温家宝总理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十一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三届东亚峰会及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