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初次分配的宏观层面上看,国民收入正逐渐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分配格局明显。与快速增长的GDP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缓慢,分配率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同步。这反映出我国在初次分配环节的不公平性。在初次分配中,应当大幅度地增加劳动报酬的比重,相应地削减资本报酬的比重。同时,应当建立并完善企业最低工资制,提高工会组织的工资谈判能力,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支付保障机制,启动工资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2.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当前收入分配还存在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偏低,企业工资增长缓慢,分配关系不合理,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不利于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水平,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限制过高收入,缩小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制造业比例不断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这对受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短缺、社会支持网络单一、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群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往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制度因素。然而,单纯地取消农业户口并不能消除户籍制度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制约。公共服务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重要外部力量,只有通过政府社会服务支出增加,进而加强农民工职能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指导平台、重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才能从根本上弥合二元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工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农民工市民化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化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均等化"与"全覆盖"为导向,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以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以全方位培训为途径,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白莉 《实践》2008,(1):44-44
问:《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就是充分调动劳动者就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发挥就业潜能和提高职业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尽快实现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就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通过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和劳动者自主择业,实现供求双方相互选择;通过市场工资价位信息,调节劳动力的供求。"政府促进就业",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的语义及其运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过于注重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政府将主要的财政资源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遗留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既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的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通过机会均等来改善收入分配;必须构建以机会平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性,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必须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止和消除极端贫困。  相似文献   

7.
当前,合理应对城乡、区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基于农民工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由重劳务转向重市民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约束,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应实现“物物交换”逻辑向“公民权利”逻辑的转变,重视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享机制。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由农民工市民化向全体农民市民化的整体推进。在政策内容中,应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仅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要提升其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政策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供应和兜底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也应积极发挥农民(工)在自主就业、创业与社会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民就业选择、要素流动、资源开发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合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我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通过将福利经济理论创造性地引入民企工资问题,发现民企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第三方组织在福利三维度的层面断裂,突出表现为各行为主体的参与缺失和功能不足。若将工资增长作为劳动者获取福利资源的有效测度,可发现民企工资增长机制在福利对象、福利提供主体和福利构成三维度表现出显性的非均衡,并进而引发强权博弈、福利挤占和禀赋缺失。浙江省在构建民企工资增长“协同机制”的实践中,通过强化决策者层面的行政福利、执行者层面的职业福利和监督者层面的志愿福利,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在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但这一创新带有显著的区域色彩,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进一步思考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进入"十一五"以来,自治区不断出台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离  相似文献   

10.
杨志明 《求是》2012,(18):47-4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道路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就业带动"、"保留地权"和"渐进落户"。今后一二十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将进入"以技能就业促进城,以公共服务促融入"的阶段。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大体需要三个阶段的逐步推进: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基本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数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侵害农民  相似文献   

11.
今黔动态     
我省外出农民工去年汇回55.5亿元 据省邮政储汇局资料显示,2003年我省农民工从省外汇回现金达到55.5亿元,比2002年48.4亿元增长了14.7%,净增了7.1亿元。非典之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民工快速抢抓机遇到省外务工,这是汇款增长的一个原因。各级政府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追讨工资作了大量工作,这是去年农民工汇款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务员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具有的主观条件及其在公共服务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胜任程度,由公共服务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应从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入手,将能力本位理念贯穿于公务员管理的全过程,从能力管理统领、健全培训机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行政生态、增强公共服务精神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薪酬低、增长缓慢,且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整个社会的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其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农民工社会劳动产品分配主体地位模糊和缺位,是造成"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正确认识农民工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确立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主体地位,给予农民工应有的薪酬;同时,应该从宏观政策上积极引导和不断提高全社会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改变劳动者报酬份额与经济发展水平逆向运动的不合理状态,建立工资水平与GDP水平同步增长机制,用制度、政策规范农民工工资,真正解决和消除"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社会财富积累的同时,合理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从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需要政府、工会、资方等各方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一、劳动者收入分配增长机制现状  相似文献   

15.
面对我国在收入分配和工资水平方面的地区和行业差距,劳动保障部将着手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竞争性行业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进行调节,以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工问题因政府政策偏离而产生,故应以政府服务回归而终结。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堪忧,政府服务虽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服务体制不顺、服务动力不足、服务措施不全等诸多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因农民工数量较大。由于实际需要而通过一系列理念、制度和服务创新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农民工服务模式,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由此我们总结出由政府人为的历史政策和不舍理制度导致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需要政府依托公共服务来解决。因此转变政府对农民工的服务理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赋予农民工市民权利和在城市生活的能力,成为了城市政府服务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府对农民工问题越来越重视,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工资,改善劳动条件。今年的“两会”,农民工问题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要根本解决,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对入世后国企经营者按市场机制分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富 《求实》2003,(12):33-34
入世后 ,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高额年薪制运行的理论机制表明 :经营者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特性的供需离散合力作用模式 ,形成经营者高额年薪收入的客观机制。经营者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工资弹性很低产生着不可替代效应 ,形成国企经营者高额年薪收入的基础机制。经营者的效用是追求目标利益最大化 ,形成国企经营者高额年薪收入的目标机制。经营者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经营者人才市场竞争和经营者按劳分配以及工资关系等与国际市场接轨 ,是企业经营者实行高额年薪制运行的劳动力市场依据 ,形成经营者高额年薪收入的市场机制分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比重,关键看就业。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业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课题组从安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政府的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因素,探寻改革政府主导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力促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力促农民工的城镇"四融入",详述安徽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8)
"用工荒"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凸显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欠缺。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构建涉及各方利益主体的"政府推动、培训机构实施、企业主动培训、农民工积极参与"的农民工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适应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破解"民工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