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成龙,字北溟,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5岁的读书人于成龙奉命到广西罗城县(今广西仫佬族自治县)去任县令。当时社会上流传广西蛮烟瘴雨,北方人到那里不服水土,去者十有八九难以生返,于是许多亲友邻居都劝他别去。可于成龙却不这么想,他变卖部分家产,凑足路费就启程了。途中,他遇到了年  相似文献   

2.
金垚 《先锋队》2014,(10):12-16
9月16日,刚刚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将调研的第一站选在了吕梁。吕梁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他说,吕梁历史上的传统文化是重德重廉,历史上出了那么多清官廉吏,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现在为什么却出了这么多贪官污吏,成了全国发生腐败问题最出名的地方呢?大家要反思,这是个重大问题。忽视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一种痛苦的教训。王儒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吕梁各级领导同志,一定要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弘扬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于成龙为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4.
清顺治定鼎北京伊始,首重吏治,从严整治明末以来的吏治腐败,摄政王多尔衮有一句名言:“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康熙朝大治天下,也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这样的为政特点与时代政治,造就了绝非偶然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相似文献   

5.
同纪宣 《先锋队》2014,(6):25-25
不久前,由大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在大同市广大党员干部的热赞中,圆满地结束了在全市11个县区的巡演活动。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剧中于成龙刚正不阿的品格操守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百姓情怀使党员领导干部深受教育。观演之后,大家纷纷表示,  相似文献   

6.
7.
《党课》2014,(5):77-77
施世纶系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又因其廉己恤民、刚正不阿,深受民众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8.
姚鸿 《求是》2015,(3):62
<正>在国家大剧院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共同观看新编京剧、晋剧《廉吏于成龙》,凸显出鲜明的反腐倡廉主旨。于成龙是清代"天下第一廉吏"。康熙年间,他新任福建按察使,发现前任官员以所谓"通海通匪"为由,造成了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于成龙与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以其刚正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救无辜于囹圄,还社会以清明,为他赢得"闽省廉能第一"的美誉。历史是一面镜子,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下简称《于成龙》),以电视剧的独特艺术形式,详 尽而艺术地展现了清代“第一廉吏”、山西籍清官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20多年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风雨从政生涯。由梁枫等人编剧的《于成龙》是一部历史剧,它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剧从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戴着脚镣在舞台上跳 舞”的特殊艺术创造。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叙述,以 使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鲜活生动起来,历史剧允许进行典型化塑…  相似文献   

10.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基础。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廉吏,他们中有:被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不畏权势、爱恤军民的两江总督傅拉塔,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治河专家靳辅,荣膺“豆腐汤”美号的汤斌。  相似文献   

11.
董保存  狄敏 《湘潮》2014,(1):33-36
按照数字编排序列,18个集团军之首是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因而网民就称之为“天下第一军”。而第一集团军的官兵却谦逊地说:“不敢不敢,我们是沾了一字的光!”  相似文献   

12.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13.
看罢《一代廉吏于成龙》,我不由为于成龙的精神与品格而深深折服和感动。但同时我又想起了美国人说的一句话:总统是靠不住的。套用这句话我想说:“于成龙”是靠不住的。于成龙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廉  相似文献   

14.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 (今离石县 )人,于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于成龙“义不辞难”之志仍不动摇,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当地百姓有盐…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二十一年,通渭县鸡川乡牛家坡人牛树梅考取进士,先后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茂州知州,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由于他为官清明,巴蜀百姓称其为“牛青天”。心忧百姓,廉政为民。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四川宁远发生大地震,全城毁灭。知府牛树梅的小儿子被压死在父亲的破旧官邸中。牛树梅以民众疾苦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全力组织灾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地百姓深受感动,称颂“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体察民情,生活俭约,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同治元年,赴任四川按察使前,…  相似文献   

16.
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字北漠,号于山,晚年自号于山老人。顺治十八年,被清朝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开始了他清廉的仕途生涯。于成龙任罗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两岸)县令时已45岁。他将祖传的田产文券交付给长子于廷翼,叮嘱道:“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路上,于成龙去看望一位同窗好友,披肝沥胆道:“我辈虽无科第份,上古之皋夔稗契岂尽料自中人耶?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一席话,无异于于成龙的就职宣言。其一生所为,亦如斯言。虽然于成龙…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秦安县人杨于果,因其廉洁爱民,人称“杨佛”。杨于果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取进士,进入吏部待选。乾隆五十年(1785年),杨于果被任命为湖北长阳县知县,任内节俭自励,寓精察于浑厚,不以衙门作风欺压百姓,很受群众欢迎。任枝江知县时,明察秋毫,排除阻力,以事实定案,释放因“教匪”案而被诬告受陷害入狱百姓300多人。任南漳、枣阳知县时,恰逢湖北总督吴熊光、大学士松筠先后在南漳驻兵,杨于果向吴熊光阐述自己治兵方略和养民、富民之道,吴熊光听后高兴地赞叹道:“吾抚豫时,早知此间有君,保尚郁郁耶!”…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应香港凤凰卫视之约去做一期新农村建设访谈节目,在休息室巧遇吴仁宝。他也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那期节目的。在等待录制节目时的交谈中,话题很自然地涉及到华西村。我说以前曾写过一篇称赞华西村是“华夏第一村”的文章,他听后摆摆手说:那是从前了,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7):80-80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位高权重,却能始终保持公正、廉洁。  相似文献   

20.
刘兴雨 《唯实》2007,(1):95-95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都素怀一种深厚的清官情结。对清官期望之,颂扬之,树碑立传,顶礼膜拜。从史书到文艺作品莫不如此。清官者,能执法为公,执政为民者也。而遗憾的是偏偏人愿难遂,似乎历代清官非常寥寥。家喻户晓者除包公而外实在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