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类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化、团伙化、职业化等特点,往往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跨地域、跨境作案,致使侦查工作比较困难。该类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对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对于此类犯罪的防控,既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也要进行被害预防,强调防范对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流动性加强,社会成员对经济的参与程度加深,但由于社会成员心理因素、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制度、组织成员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剧了经济主体自身的被害性。为了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经济诈骗犯罪被害的发生,我们必须发现和认识其被害性,从而帮助经济主体减少被害的可能性,以更好地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诈骗犯罪案件不仅数量逐年增多,而且诈骗的数额越来越大,涉案面越来越广,致使国家、集体和公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加强对经济诈骗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更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打击和防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有效治理经济诈骗犯罪活动的双刃剑,所以必须加强对经济诈骗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防范。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反金融诈骗犯罪的技术装备水平,合法致富途径的增加,国际反金融诈骗犯罪的合作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对该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家控制金融市场能力的减弱,易受国外偶然不良因素的影响,经济网络化、金融一体化使犯罪防控难度加大是其对该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行业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电信行业的远程操控性、金融业资金转移的便利性和公众对法律等行业的陌生,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日渐猖獗,并不断危害全国各地.电信诈骗采用分工负责、拆分责任的作案方式,并进行公司化、专门化管理,具有犯罪隐蔽性强,跨地域犯罪,成本低、收益大,科技含量高,方法不断升级,侵害对象不特定等特点.侦查人员应对电信诈骗犯罪犯罪预备、诈骗实行、收尾三个阶段熟悉了解,以更快地侦破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6.
家庭对个体特别是对青少年能否形成良好个性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实生活表明,各种类型的不良家庭教育后果十分严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缺病态家庭会使青少年缺少父爱或母爱,承受巨大的痛苦,形成不良个性;家庭的消极作用则会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反社会态度,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低级庸俗的兴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此类案件多为跨省市、区域作案甚至跨国作案,因其侵害面广、涉案金额大、受害人群不特定、侦查取证难度大,利用传统的侦查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的侦查需要。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意识,积极探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新途径、新方法,践行现代刑事侦查理念,通过信息战、合成战,坚持信息到人、信息到案、从人到案、从案到人的多元化现代侦查模式,对多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精准打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严重.贪财图利心理的形成,补偿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的产生,挫败感的出现,罪责感的缺乏,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的存在,这些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诈骗犯罪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诈骗犯罪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它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岭回归研究方法,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因素对诈骗案件立案数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关于对教育、收入、电信运营行业的治理建议,希望能对诈骗犯罪管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诈骗犯罪异常活跃,案件的种类、涉案金额逐年增多,诈骗形式日趋多样化,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与我国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期和对农村金融诈骗犯罪打击不力,以及行业内部长期存在的诸多弊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科学构建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强化金融诈骗犯罪的社会控制,增加打击力度,加强金融立法,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是控制农村金融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房产交易市场的发展,各种涉房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涉房诈骗犯罪属合同诈骗罪,认定此类犯罪要把其与诈骗罪严格区分开来。预防和治理涉房诈骗犯罪应加强法制宣传,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整治制假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司法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对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和处理常有困惑 ,从而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因此 ,应正确认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区别以及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欺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以提供虚假陈述并伪造证据或串通证人提供伪证的方法,使裁判机关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从而使自己或与自己有关联的人从对方得到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欺诈罪,而诈骗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妨害清算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诫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欺诈进行完全调整。我国刑法应增立诉讼欺诈罪,以保护裁判机关的正常裁判活动和他人的财物所有权或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等特点。我们要有效地防范和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惩处力度;完善网络诈骗案件的管辖原则,加强预防宣传和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视野中的诉讼欺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以伪造证据、提起虚假民事或行政诉讼为手段,严重破坏审判秩序、侵害被害人利益,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超出民事和行政手段可以调整的范畴。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很大。事实上,诉讼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它并不是敲诈勒索罪的特殊形式,而且将其纳入妨害作证罪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当今刑法无现成的罪名与之相匹配。因此,我国刑法应增设诉讼欺诈罪,合理配置其法定刑。  相似文献   

16.
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投机者为了获得暴利,将赝品充斥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这种知假拍假的行为不仅给买受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人们对艺术品交易市场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因此此种行为具有严重的刑事违法性,应当用刑法予以规制.另外,此种知假拍假行为属于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免责条款也不能排除其行为的欺诈性,并且买受人内心的不确信也不能阻却欺诈行为与受骗人陷入错误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行为人实现了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用诈骗罪对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7.
保险诈骗罪停止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诈骗罪存在未遂形态;对保险诈骗行为“着手”的认定应该采取“实质的客观说”的理论进行认定,即应将行为人开始实施索赔行为或者向保险公司提出支付保险金请求的行为认定为保险诈骗行为的“着手”;本罪既遂数额的认定从应然的角度应该以犯罪损失数额为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死刑的废除是全世界刑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作为积极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也正在一步一步的有计划地废除死刑。《刑法修正案八》的制定实施,废除了其他金融诈骗罪的死刑,仅仅保留了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设置。针对集资诈骗罪死刑保留的合理性,结合集资诈骗罪的特点,将其与其他金融诈骗罪作对比,从价值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适用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在认定集资诈骗罪死刑必将废除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现状集资诈骗罪的保留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片面共犯由于违背共同故意要件因而不属于共同犯罪,其不能对保险诈骗罪第4款的法律性质作出合理的解释。保险诈骗罪第4款既不属于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也不属于想象竞合和法规竞合,其是法律文本主义的当然解释,亦是大竞合理论下,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的当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诈骗犯罪是常见、多发的侵财性犯罪,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侵财性犯罪。抑制诈骗犯罪多发势头是维护社会经济安全,保障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不受侵害,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经营秩序的重要措施。虽然浙江省诈骗犯罪的案例是个案,但是诈骗犯罪的特点带有普遍性,如手段多样化、类型多元化、涉案领域复杂化、损失严重化、跨区域结伙作案、被害人普遍存在过错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