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姜芃 《瞭望》1986,(2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是一本研究资料。编者陈崧收集了自一九一五至一九二七年间我国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代表性论著六十八  相似文献   

2.
“东西文化”问题新探高强"东西文化"的讨论经百余年的风云激荡,该是从懵懂中走出来的时候了。面对现实,笔者略陈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如何理解"东西文化"的本质特性?文化均有民族和时代性。"东西文化"主要是中外民族之差异抑或是古今时代之区别呢?"东...  相似文献   

3.
从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变--实现民族性格的现代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义悟性文化和契约文化为前提,对悟性文化与契约文化的成因做了探讨.同时,针对悟性文化赖以存在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导致契约文化引进,对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分析,对不同种文化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提出了见解,对文化评价的常见错误做出了指正.文章断定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中国书创造新的文化物种.  相似文献   

4.
权这个东西     
大革文化命那阵儿,有个颇为“深入人心”的说法,叫做认识到了“无权的痛苦,夺权的艰难,有权的幸福,保权的重要”。一下子把人们对于权的“认识”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然而,权这个东西,也要看什么人来掌,也要看怎么用。为官一任,致富一方,人民给了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类。想当年焦裕禄同志如果不是站在县委书记的位子上,他就难以带领兰考全县人民开展治理涝、沙、碱三害  相似文献   

5.
儒学资本主义是一种东西合璧式的资本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种特有模式,曾创造了东亚奇迹。它在文化理念、制度安排、战略选择上独特的东西和合式发展取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审视与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钊以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析了东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了系统、丰富的东西文化观.他主张对东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文化之比较中主张融合协调东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其思想观点至今不失其珍贵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钱这东西     
什么东西,有它的日子不好过,没它的日子更不好过?什么东西,多了未必好,少了更难熬?什么东西,你缝在内裤上,心惊胆战带它出远门?什么东西,害得你父子失和,夫妻反目,朋友成仇?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各国经济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相互融合与碰撞.人们都说全球化的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如何始终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地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15)
略谈东西差距本刊评论员当今世界上有介南北问题,讲的是发达国家同欠发达国家的关系。我们国家则有一个东西问题,指的是东部沿海同西部内陆的关系。当然,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但也有共同之处:讲的都是经济差距、贫富差别问题。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统体味着文化发展中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继承性。传统作为历代相传的东西,一方面把前辈们的创获承袭下来,并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这种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她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传给后代”,它也“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8页) 通俗地讲,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以现实的活动为其前提。事实上,每一代人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的主体,都是从已有的传统出发,将其转化为自己现实活动的要素,并通过现实的活动使传统得以扬弃,从而使其升华到新的水平。换句话说,当人们接受和吸收传统文化,并将它融合到现实活动中去时,传统文化本身就有了不同于它以前的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只有在发展中才得以生存并得到继承的东西。发展不是原有规定性的重复和扩大,而是不断地产生新的规定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我们现今理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质的区别。这样的理论前提,为我们如何评判传统文化提供了首要的原则——必须坚持历史是发展的观点和传统文化必须服务于现实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丹 《理论探讨》2005,(3):122-124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整体主义,而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文化价值取向在某些方面有互相融合的生长趋势。一是现代民主的发展取向———科举与选举的融合;二是现代治理国家的制度取向———礼制和法制的融合;三是现代国家权力制衡结构的发展取向———五权分立制;四是科学研究方式上的革命———"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五是协同性思维的产生———整体性思维与个体性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向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知识分子,提出了一系列现实而严峻的课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一步激烈碰撞、震荡、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是怎样的一个客观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08,(8):97-97
炼石神韵·序 这是一本关于奇石的书,名为炼石神韵。石文化与企业文化看似不太相干,但它确是三五文化宝典的一部分。不熟悉的人或许会有一些诧异,而我看着一页页图片上的东西,却有久违的感觉,因为我曾参观过这些图片上的原物。在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的文化中心,我摸其温润,并听它们的主人王军讲述母一仵作品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陶春 《理论参考》2009,(8):14-15
现实:冲突与融合并存 从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对文化表达的形态上,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对于电脑来说,任何信息只有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它才能识别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7月22日降下帷幕的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与以往一样,发表了《经济声明》、《政治声明》和《八国首脑会议公报》,此外还发表了一份“地区问题声明”,并公布了旨在帮助非洲发展的《热那亚非洲计划》。表面看热热闹闹,“关注”的东西甚多,但对于发达国家如何协调步伐,在阻止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这一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上,却只有一些流于空洞的承诺,而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解决办法。 八国峰会召开的背景,首先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当代西方有关族群权利与国家建构争论为中心,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局限。认为当代西方的这种政治思潮是建立在"分"的文化基础上的。尽管在实现民族合而共存上,这一思潮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依然以形式或制度上的共存为主。本文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存不仅需要制度上的建设,还需要发展一种内在的相互信任关系,这是民族共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18.
Q版:集体默契的亚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版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它是网络时代青少年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虽然Q版文化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但是它只能是一种亚文化的生活方式。面对Q版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应邀为三五文化宝典系列丛书之一的《情系将军》作序,我把这本书的书稿反复的看了几遍,这里面有一些我熟悉的老首长、老战友,人物多是熟悉的。人物的熟悉还莫过于这些照片所反映的一件件已经过去的事,看到这本书稿,又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界掀起了一股联合重组热潮, 但真正成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在国内,也不乏重组失败的事例。而由原宝钢与上钢、梅山三大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而成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经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联合重组失败的最重要的、直接的或根本的原因,在于重组后企业内部的文化冲突。反观那些通过并购重组获得超常规发展的企业,无一不是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极其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理念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它本身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 不能创造财富,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来表现,这个载体就是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