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虎 《小康》2013,(2):83
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目标来说,我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到2020年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要体现全面的要求。从现在算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八年的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理解是要强调建  相似文献   

2.
谭衷 《半月谈》2020,(1):10-12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多个方面为2020年“三农”工作定调。那么,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何在?  相似文献   

3.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纲。纲举目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罗豪才 《人权》2013,(1):6-7
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的人权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赋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方位、新内涵、新实质、新要求和新动力。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上有新的提升,从根本上讲就是"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勾画了新蓝图,也就是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成熟定型社会"、"体魄强健国家"和"昂扬向上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蓝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近几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从历史、理论、价值三个维度解读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有助于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演进,有助于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康作为第一民生要务成为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民健康为目标的"健康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为人民群众建筑出一条"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一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二是形成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矛盾的倒逼机制。近一段时间,有一些地区在媒体上宣称本地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经济发展目标不等同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其次,这是一种"大跃进式"的虚夸;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只有一种选项,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这段话,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2020年我们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铿锵誓言。  相似文献   

10.
重磅推出     
《小康》2018,(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伟大的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许多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县域小康社会的建设,而县域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没有农业产业化就没有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好县域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建成湖南乃至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因此,研究如何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来推进县域小康社会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利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实现方式、重要制度保障、治理最佳路径和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民论坛记者:听取了十八大报告以后,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张秀隆:报告中我体会最深的地方,是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小康社  相似文献   

14.
张发钦 《前沿》2014,(7):8-10
全面小康内含文化小康、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文化尺度,其主要标准为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文化支撑,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支撑和文化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8,(1)
共享发展理念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对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特别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海南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增强新的动力,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海南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面临着民生领域的短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等困难和问题。当前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需要我们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融入具体的民生政策实践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海南区域之间的差距;加快海南民族地区的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全面共享发展的成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海南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社会,是由我国国家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状态。从本世纪初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起步,到十八大肯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结,这标志着我国国家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并不是某些人或者是某些部门主观臆断,这是由一定的社会建设评判标准的。这一评价标准体系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5,(4)
<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为引领,促进其如期实现。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提出  相似文献   

18.
杨勇诚 《当代广西》2013,(10):18-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指标,而且有环境指标。经济加速发展、环境质量提升,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十八大报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这是继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重要理论成果,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这一成果从更宽广的人学视角考量了人的发展的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尝试从社会发展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个体生存方式的转换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化价值目标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化价值目标的思路,最终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幸福体验的提升作为社会建设的落脚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群仲平 《群众》2017,(13):1-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富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省委书记李强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聚焦富民,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答题’"。这既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不忘初心,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道"必答题",体现出全省工作大局中鲜明的富民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