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秋季,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温会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干燥,这些变化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称。那么,初秋养生,你该如何做?初秋养生,"薄衣御寒"在较为漫长的秋季,要正确领悟和操作‘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穿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地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  相似文献   

2.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人们很容易受到夏季炎热气温的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那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呢?生活家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最适合夏季的保健养生知识,帮您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夏天.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养生保健从"心"开始,"心即身之本,心乐则无忧,无忧则体健。"所以,养心颐情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所推崇践行的养生保健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养生保健从"心"开始,"心即身之本,心乐则无忧,无忧则体健。"所以,养心颐情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所推崇践行的养生保健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脾胃是身体的轴心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天打下健康的基础,整年的健康都不用愁!不过,虽然春季养生很重要,但也并不复杂,只要你守住这几个禁忌不犯,就已经成功一半啦!春季养生,别犯这七个禁忌!一忌:衣服脱得太"快"春季气温刚刚回升,但时有反复,而且昼夜温差较大,正是"乱穿衣"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正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春季的养生保健也会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提醒各位看官,初春养生保健要记住六个字:春捂、养胃、护肝。春捂:捂好背、腹、脚。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  相似文献   

8.
儒家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是否重利,要根据"人"与"利"的具体情况而定,儒家义利观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儒家"利不可去"的主张,启示我们:要充分肯定人基本的利益需求,而不是相反。儒家"以义节利"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在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追求利益,而不是唯利是图。儒家"灭人欲"的激进主张,启示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相对稀缺的物质资源面前,我们必须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他者"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扩张借口,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里,"他者"是相对的、历史的、辩证的概念,所有的"他者"(各民族)最终将消融于"自由人的联合体",成为"我们"(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超越,有益于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栗战书 《当代贵州》2012,(17):14-15
以构筑"精神高地"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洼地崛起",以冲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效,为消除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奠定社会基础,实现构筑"精神高地"和冲出"经济洼地"的良性互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地理海拔的相对"高地"。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发展上长期处于相对"洼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处在全国靠后位置。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和在2010年8月谈到贵州工作时,都明确指示我们要有志气、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气象专家表示,在未来5年,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加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暴发,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将超过预期。英国《卫报》报道指出,气温在1998年夏季达到峰值,此后相对凉爽的10多年让一些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的人士声称,全球气温已趋于稳定或已开始下降,但新的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玉兰 《先锋队》2011,(7):63-63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文海 《学习导报》2012,(22):46-47
家训是中华文明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以家长对家人及后世子孙在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诲和训示为主要内容。家训最早产生于西周,经历代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鼎盛。 家训主要关注的是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人生追求及精神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子孙们始终保持清白家风以达到家族的福泽绵长。但正如李鸿章在一封家书中所说:"人虽有文章、名誉、金钱,而无强健之身体,亦何所用之?故养生之术,不可不注意也。养生非求不死,求暂时之康健而处安乐之境耳。"  相似文献   

14.
梁新 《学习月刊》2014,(13):14-14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不仅在才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自己的心得。这种心得,对我们调整心态,对待生活,养生保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秋季昼夜温差变大,让人很难适应,人们的抵抗力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如不注意养生保健,很多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又逢秋季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性季节,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说,他们消化功能相对差,抵抗力较低,更需要提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相似文献   

16.
徐瑞哲 《新湘评论》2010,(13):43-43
一旦一本书出了盗版,堆在"黄鱼车"上沿街叫卖,那这本书一定挺畅销。《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是这样,据说已卖了300万册,作者张悟本。这位"养生食疗专家",自称拥有北医大和北师大中医药专业双学历,在各地卫视频频亮相,鼓吹"白萝卜、绿豆汤包治专业双学历,在各地卫视频频亮相,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一位叫丁的厨师替文惠君宰牛,他技艺高超,牛刀所到之处,肉和骨头像泥土散落在地,还会发出肉骨相离的声音,正所谓"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这个脍炙人口的"庖丁解牛"故事是庄子在《南华经·内篇·养生主》中讲述的,表面上看是在描写庖丁高超的宰牛技术,其实蕴含着庄子的自然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8.
王主 《学习导报》2012,(2):44-44
战国时期,一位叫丁的厨师替文惠君宰牛,他技艺高超,牛刀所到之处,肉和骨头像泥土散落在地,还会发出肉骨相离的声音,正所谓"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这个脍炙人口的"庖丁解牛"故事是庄子在《南华经·内篇·养生主》中讲述的,表面上看是在描写庖丁高超的宰牛技术,其实蕴含着庄子的自然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9.
贵州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暖和,有些地方没有受到冰川侵蚀,因而成为生物的"避难所"。有些古老的生物侥幸地存活下来,繁衍至今,成为生物界的"活化石",贵州也因之成为珍稀动植物的"最后家园"。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2,(7):30-31
1932年10月,我在12军34师师部当宣传班长。当时红军里有一个习惯,凡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同志都称为"小鬼"。我们宣传班的8个同志都不过十六七岁,因而部队同志都称我们为"小鬼"、"小鬼班";群众则叫我们是小红军。我们都感到很光荣,也很乐意。 "我们不抽烟,糖倒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