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贝尼尔对牛边缘无浆体的疗效观察作者等应用凝集试验对广州某畜牧场黑白花奶牛边缘无浆体(边缘边虫)进行了普查,结果被检查的946头奶牛中,阳性率达31.18%。1994年7~11月,对该场边缘无浆体带虫牛使用大剂量贝尼尔进行了治疗,并跟踪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
再生草热引起奶牛急性死亡泰安市凤台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135头。1995年8月15日下午,有1头奶牛突然出现极度呼吸困难,颈部高度气肿,场兽医怀疑为气性坏疽病,要求我们去确诊。临床症状病牛卧地头颈伸展,四肢伸直,张口伸舌,口流白沫,呼吸浅表疾速,心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对从日本北海道地区引进的黑白花奶牛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牛群感染线虫5个属、绦虫1个属、吸虫3个属、艾美耳球虫8个种和2种螨。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动物 为1986年12月从日本进口的黑白花奶牛54头,其年龄为12~16月龄。 (二)调查方法 内寄生虫检查采用“三粪六检”制,奶牛到达口岸,即在隔离场把牛随机分成4个隔离群,每群10~15头,采集新鲜粪便,并间隔1周、3周又采粪样,每次粪  相似文献   

5.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比较普遍,南方则少见,云南省仅有昆明地区奶牛发生瑟氏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5年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县公路养护段在景洪关坪饲养的48头本地水牛从6月开始发病,至翌年1月共发病27头,死亡23头,发病率为56.2%,死亡率达45.8%。经病原检查,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环形泰勒焦虫病。首次证实,云南存在环形泰勒焦虫,其寄生宿主属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泰勒虫病是哺乳动物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 ,常呈地方性流行 ,乳牛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新疆一些地区每年 5~ 8月常发生乳牛环形泰勒虫病。近年来 ,笔者等在乌鲁木齐及石河子地区接诊了一些非典型性乳牛环形泰勒虫病 ,此类病例与以往临床上见到的泰勒虫病有较大差异 ,常被误诊 ,以致耽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乳牛死亡。1 临床症状2 0 0 1年 6月 ,石河子市 1头 2岁的中国黑白花牛发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行动迟缓 ,鼻镜干燥 ,眼结膜苍白 ,两眼睑有黄豆粒大的出血斑。心跳加快 ,90~ 110次 /min ;呼…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日中旬我国从丹麦进口一批黑白花奶牛,9月下旬分配给兰州市五泉奶牛场18头,在北京接运期间,发现1035号牛的鼻镜上侧皮肤有似圆形白色斑块,运回后不久呈现出典型的病区。11月初病灶已蔓延到颈、躯干及尾部。同群牛中另有5头被感染。经过病料的检查和分离培养,诊确是由牛的疣状毛癣菌属盘状菌(Trichopbyton verrucosum var.discoide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钱癣。 (一)流行及症状 在这18头进口丹麦奶牛中,9月下旬发现1头患牛,到11月中旬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31.2%。同厩舍饲养的原有黑白花乳牛未见感染。  相似文献   

8.
马焦虫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产马地区危害更为严重。最早在1943年曾在黑龙江省珲春县发现马焦虫病,以后在吉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辽宁、宁夏等地都有报道,而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发生本病比较严重。如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地区于1959年3月发生马焦虫病至4月下旬本病扩展到12个市县、31个以上的乡和镇。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1306头,死亡159头,其死亡率为11.94%;其中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如杜尔伯特旗共发病445头,死亡65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10.
Ralegaieff 1937年报道,绵羊和山羊的边虫病病原为绵羊边虫(Anaplasma ovis),其形态与边缘边虫一致,但在其他特性上不同。该病曾发现于非洲各部、苏联、小亚细亚及法国南部等地,我国尚未见报道。1984年我们从绒山羊场送检病料中发现小羊红细胞中有边虫寄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过去未曾见到发生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的报告。广东光明农场于1980年3月份从新西兰进口黑白花奶牛两批,其中包括一岁怀孕母牛和年轻奶牛(未孕),共1239头。3月底上岸后隔离饲养在深圳光明农场凤凰奶牛分场,即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流产、乳房炎等症状。广州、深圳动植物检疫所以及农业部动物检疫所,使用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供应的1978年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Nu/67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弱毒作抗原,并用  相似文献   

12.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13.
真胃变位是牛的常发病,我校附属兽医院仅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2日的11个月内,就先后确诊奶牛真胃变位9例,其中5例为右方变位(顺时针),4例为左方变位。9例均经剖腹探查验证,其中手术治愈6例,死亡3例(右方变位2例,左方变位1例)。 (一)真胃右方变位 1.发病情况:5例患牛系3~7岁黑白花奶牛,其中2例妊娠6~7个月,1例正常  相似文献   

14.
1986~1988年,西安第二奶牛场发生拉稀的奶牛404头,发病率为41.66%,因拉稀而死亡和淘汰的97头,占患病牛的24%。作者对该场奶牛拉稀病病原作了调查,证实是由于饲喂霉败饲料而引起的真菌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15.
兰州兽医研究所和额济纳旗畜牧兽医站协作,确定了额济纳旗流行多年的山羊“黄病”为边虫病,证明山羊边虫病主要流行于吉日嘎朗图、苏古淖尔两个乡和巴彦桃来农场的沿沟草场上,有的羊群发病率高达40%~50%,严重发病羊群死亡可达17%,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6.
有关牛毒芹中毒的诊治,早为人们所热知。本文着重介绍中毒后简易急救方法、尸体剖检(包括胎儿尸体观察)、预防中毒方法。 (一)症状观察和抢救经过:1975年4月15日我场生产连有19头黑白花奶牛于早七点出牧,下午三点半钟左右收牧时发现在水沟边有两头母牛已倒毙。我们立即奔赴现场(时间是下午四点零五分),发现还有三头母牛出现轻重不同的中毒症状。患牛呈现不安或呆立无神。  相似文献   

17.
据我校奶牛场调查资料,自1983年以来,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的产犊季节,有30%左右的奶牛产后发生亚临床型酮病,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拟在对产后泌乳早期(1~30天)母牛亚临床型酮病发病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亚临床型酮病与产前120天的产乳量(其中包括60天的干乳期),以及干乳期的长短和各种围产期产科疾病间的病因学关系,并期望探索一种对本病快速简便的临床监测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在1983年9月~1984年1月和1987年8月~1988年2月,随机取本校牧场饲养2~8胎、上胎305天产乳量在5000kg以上、营养状况中上等的黑白花奶牛43头。2.样品采集及酮体测定:(1)对试验的43头奶牛分别在产后连续跟踪  相似文献   

18.
1981年末,盈江县林管区鹿场存栏水鹿(Cervus unicolor Kerr)392头,1981年下旬~1982年2月,该鹿场爆发巴氏杆菌病,先后死亡水鹿73头,现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报道如后。 (一)流行情况 该场1981年11月上旬饲养的肥猪先后有5头因发生猪肺疫死亡,猪死后即在水池边烫猪、刮毛、剖杀,造成场地污染,事后又未消毒,场内养的水牛常在该水池饮水又有4头水牛发生出败死亡,场内职工纷纷剥皮剐肉,人为扩散病原,乌鸦乱啄牛尸,不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口腔、鼻腔粘膜溃烂,便血,胃肠粘膜出血、脱落,致死率极高。其中西滩奶牛场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共产犊牛94头,死亡93头。为此,我们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感染所致。(一)材料 采取包头市合作奶牛场西滩分场2头新生犊牛发热期的血便、粘膜,无菌离心处理后作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1989年4~8月,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高林屯种畜场七分场的犊牛群中,发生了以血尿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犊牛钩端螺旋体病。(一)发病情况 该分场共有2~10月龄犊牛283头,其中蒙贝利亚犊牛62头、西门塔尔犊牛81头、科尔沁型犊牛140头。发现血尿犊牛18头,9头治愈,9头死亡(其中蒙贝利亚犊牛4头,西门塔尔犊牛2头、科尔沁型犊牛3头)。发病率为6.36%,致死率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