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廷湜 《政法学刊》2003,20(1):79-81
司法心理测试是我国已蓬勃兴起的一项有效的高新科技,因受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制约,尤其缺乏高水平的培训,使该技术未能在侦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加强培训,确立测谎仪的国家标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借鉴科技成果,以提高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心理生理测试技术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乐 《政法学刊》2008,25(2):33-36
测谎作为一项新的刑事技术,在案件侦查中具有度量心理压力状态、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实施良性心理影响的独特功能。同时由于测谎结论的概率性、对谎言判断的间接性和适用范围的条件性等特点是测谎技术的局限性所在。根据我国目前现状,把测谎技术作为侦查工作的辅助性技术手段和审查判断证据的重要方法是恰当的价值定位,不排除在将来条件具备时成为直接提供诉讼证据的司法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陈兴乐 《政法学刊》2004,21(3):80-83
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侦查系参与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司法心理测试技术、设备及应用研究,承担应用研究子专题任务。课题组采用实验研究和现场实案测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施行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研究;反测谎识别及其对策研究;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研究;测谎基础理论的探讨;测谎技术应用情况;本课题研究对测谎技术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心理测试结论在诉讼中得到接受、推广和应用,然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准备不充分、立法不明确和缺乏可操作性、测试者整体素质不高、心理测试程序规范缺失、缺乏被测试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更好地促进和发展心理测试技术,满足和服务司法实践的需要,应积极加强心理测试技术理论的研究,立法弥补法律规定的欠缺,提高测试者的素质,规范心理测试程序,保障被测试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世革 《政法学刊》2005,22(3):38-40
司法心理测试应用于刑事侦查时,其最终目的是了解案件的事实真相。心理测试员应根据被测人的心理各不相同的特点,采用同情理解法、激励法、推托罪责法、减轻精神负担法、连累亲人法、摆脱困境法等不同的劝导说服法,来影响被测人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6.
测谎仪的发明和应用,在犯罪侦查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现在,测谎技术作为一项通用高科技已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国防、司法乃至商业等各个领域.实践证明,测谎技术完全是科学可信的,通过测谎可以准确地鉴别有罪和无罪.近年来,测谎技术正快速和大量地进入了我国司法领域,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侦查手段,为公、检、法、司等机关解决众多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取得显著效果.为了促进和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本文着重对测谎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作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1案件资料1·1基本情况2005年2月22日,王某把一价值4千多元的索尼牌数码照相机交给了泊头市某公司售后服务部的申某,让申某教其如何使用,当时该公司培训部的李某在场。申某自称将该相机放在办公桌的显示器后面,2月28日下午回家休假时忘了收好该相机。3月8日下午申某回到公司上班时,发现该相机不见了。申某于3月12日到泊头市公安局报案。侦察人员工作几日,未见成效,请求心理测试来协助调查。2005年3月15日上午,笔者在侦察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这家公司。先是和该公司的申某、李某、蒋某等7人分别进行了谈话,随后勘查了丢失相机的售后服务部和宿舍…  相似文献   

8.
针对吸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其生理、心理情况与正常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应用GKT测试法对吸毒人员进行了模拟犯罪的心理测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吸毒人员能否进行测谎做出了科学的评判。该研究项目获昆明市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编号:2007KKR3—25)。[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测谎仪的发明和应用,在犯罪侦查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现在,测谎技术作为一项通用高科技已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国防、司法乃至商业等各个领域。实践证明,测谎技求完全是科学可信的,通过测谎可以准确地鉴别有罪和无罪。近年来,测谎技术正快速和大量地进入了我国司法领域,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侦查手段,为公、检、法、司等机关解决众多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取得显著效果。为了促进和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本文着重对测谎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作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曾志平 《法制与社会》2010,(26):150-151
现代心理测试(测谎)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涵盖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电子生物学等多门类学科,我国从1991年开始将此技术运用到刑事犯罪侦查领域以来,已经为侦查机关办过很多成功的案例。经实践证明,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认定犯罪、排除无辜、坚定办案人员信心、搜索重要证据线索、明确侦查方向、瓦解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英姿 《法学研究》2009,(5):111-130
我国法院从司法改革初期积极扩张司法权的一端,转变到面对社会矛盾复杂性而采取自我限缩策略的另一端,暴露出司法权运作边界模糊的问题。社会需求决定了司法的供给,但司法权的能力是有限的,其机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而且当事人人数的多少、案件的复杂程度等都会影响司法权的能力。司法权应当恪守自己的边界。对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保持克制,是司法权威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左德起 《北方法学》2010,4(4):70-78
我国刑事权运行中存在侦查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力过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制约简单肤浅、流于形式,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形无力虚,刑事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手段和途径的情况,使刑事侦查权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明显失衡,从而导致刑事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缺失。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结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必须在刑事侦查阶段建立中立、公正而又及时的司法审查,由法官主持司法介入审查刑事侦查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以防止侦查中滥用强制性措施对犯罪嫌疑人造成伤害,避免侦查权的异化,依法制约和规范刑事侦查行为,完善司法审判权的设置运行。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任是人们基于相信司法机关能够公正、高效处理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理预期,依照法律规则的指引积极利用和参与司法,并对法官、司法程序、司法裁判及司法制度表示充分的认同与遵从。司法信任的有无与多寡将决定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建设的兴衰成败。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转型对原有信任环境及信任基础的破坏、司法亲和力的下降、职业法官专家系统尚未建立、对司法有限性的认识不足、对司法程序的参与度不够,是我国司法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要增进我国的司法信任,最终建立高度的司法信任,必须坚持增进司法信任与促进公正、高效、权威相统一,推动人格信任向系统信任延伸,促进交往信任向普遍信任拓展,激励依存性信任向主体性信任转化。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7省市13家中基层检察院1748位检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所面临的现存问题和改革必要性有较高的共识度,但在具体的改革举措上,不同岗位的受访者的改革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从数据分析结论看,今后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操作方面,应当注重司法系统内外的联动性,把拓宽党政部门对司法部门的人财物支持作为分类管理改革的根本来抓,而把员额制的“入额”问题放在改革的技术层面来操作.在改革方法论方面,司法改革顶层决策者要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等实证分析方法,来系统了解司法人员针对改革诸多事项的具体态度与不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益相关者动员,以达到凝聚改革共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国华 《法学研究》2014,36(1):56-73
对应于两次历史性社会转型以及第二次转型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司法价值观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迁,即从为阶级斗争冲锋陷阵的政治司法价值观转变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经济司法价值观,而后再演变为为社会稳定排忧解难的社会司法价值观,并走向为法治文明注译导航的衡平司法价值观。鉴于前三种司法价值观本质上都是法律工具主义的产物,是人治的变种,故有必要对其做历史性反思。唯此,型塑以"公正、廉洁、为民"为基本内核的多元衡平司法价值观方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王喆  王华秀 《行政与法》2006,(11):80-82
在刑事侦查阶段中,国家安全价值的实现与公民个人自由价值权利的冲突时有发生,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往往需要使用强制性措施,这直接关系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我国刑事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来实现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