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工会论坛》2011,(4):158-159
柏拉图与孔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虽处在不同国度,但美学思想却有许多相似点。柏拉图提出和谐型美学观,孔子提倡中和之美,两人都对和谐美进行过执着探求,但两人的“和谐美”思想又同中有异。孔子在和谐美的追求中表现出人文主义的超越精神,而柏拉图和谐型美学观则表现出以对立世界的立场来研究问题、处理人生的风格和勇气。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分配结构,而何种分配方式更为正义?进而说,现代福利国家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对此问题,西方三位伟大的思想家罗尔斯、哈耶克与德沃金各有相关表述.罗尔斯的理论最终归结为两大原则,即机会平等和差异平等原则.德沃金对此理论作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其有名的"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的权利理论.而哈耶克的理论看似与罗尔斯分配理论同源,实则相悖.因为,罗尔斯的分析虽然在表面上与哈耶克的自然模式相仿,但实际上,它更符合建构模式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由儒家主导性开辟的德位之辨,孔子为其定下基调,孟子从道义论立场加以证明。儒家揭示德位之辨及其敬位意识,并上升到义务论性质。以德居位、敬位意识内化为责任心和忧“责”意识、义务心使然、道义论立场,对知识分子从政之路提出了责任情结问题,更使儒家的德位之辨获得了独特的理论向度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中西法律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中西法律思想家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法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法治社会的建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法与道德都有观点、制度、秩序三个层次,两者区别主要存在于制度层次,而联系主要存在于观点层次。文章对其联系和区别作出一定论述,最后得出法与道德的和谐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本主义哲学家。孔子的政治哲学并不是要恢复旧的奴隶制统治,而是打着复古的旗号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孔子推崇的周礼不过是周原上的残余的原始共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7.
回顾历史,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简约、明晰的画卷跃然于我们思维的最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每个时代它都是人们关注、研究、争论的对象,而每个时代对自由又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把人类解放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因而对人的自由问题极为关注。他们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征,把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方面,又把马克思与哈耶克这两位不同世纪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而对现实社会给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8.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个性的闪光,更多的来自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沉淀,对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迥异,但在其教育思想中却有很多"智者所见略同"的相似之处。研究分析这些相似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在提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时代,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想召唤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完美人格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圣人则是孔子最高的理想人格,即完美人格.这种完美人格能与天地合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读书不动脑想问题,就会感到迷惑,只一味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孔子的话精辟地阐述了“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