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核心。他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是,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用人均指标来分析中国的国情,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通过经济的发展来最终解决人口问题。(一)用“大”和“小”来辩证看待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处理人口问题。小平同志说:“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调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邓小平关于国情的科学论断罗时平邓小平同志谈到中国在当今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时,曾多次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4页)深刻理解邓小平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认清中国现时的基本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人口问题上,邓小平不仅分析了中国人口多的不利因素及人口多产生的突出矛盾,而且还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学习探讨邓小平人口思想,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意义重大。一、人口问题的两重性邓小平历来重视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既看到人口多好的一面,也看到不利一面。早在1963年8月,邓小平就指出:"人多,一是好办事,二是不好办事,要吃、要穿、要用。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还要费劲好多年。"1979年3月,邓小平又说:"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1984年3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4.
靠脑袋求发展晓松地中海东部的以色列是个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仅500万人口的小国。然而,身临其境,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科技繁荣,充满生机。以色列人常作如是说:我们是中东小国,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国家的发展要靠国民的脑袋。所谓"靠脑袋",就是国家...  相似文献   

5.
李琦 《党的文献》2011,(6):118-11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人熟知的风采集中体现在他的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上,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其实,大凡高明的领导者,都不仅拥有超群的胆略和决策能力,也同样要善于全面、周密、细致地做具体工作。邓小平除了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功夫。“精雕细刻”,就是邓小平成功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最基本最主要的观点,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核心。发展是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同时也是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状态,提高其水平。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小国,是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不迅速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在世界事务中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来看,一个最简洁的对发展思想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发展的紧迫感成了邓小平同志治国思想中再三被强调的一个重要话题。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遭受资本主义侵略,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形象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国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的时代之问,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观,在实践上开创了我国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新纪元。从逻辑进路看,文明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鲜明底色与文化底蕴;东方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全方位与多角度的直观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与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规定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4年的历史,既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走向"小康社会"的工业大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其间历史悠久、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多民族、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尚未实现以及党的领导和大国等基本国情,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和转变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所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国情出发。而在这个长时段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国情实际上也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国情的"变"与"不变"成为影响经济体制变革和制定发展方针政策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以及指导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红发 《求实》2002,3(7):19-22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国情 ,考察了世界格局变化趋势 ,作出了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的科学定位。把握邓小平的中国国际地位论 ,对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驳斥西方叫嚣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也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认真学习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张文平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贯穿于整个第三卷中。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1、中国人民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56年入党,1960年当村党支部书记的。39年来,我经常想,一个人的能耐有多大呢?如果他一生中尽其所能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干一些实事,这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脱贫致富,要找好发展经济的路子我们村是名符其实的“都市里的村庄”,依城傍路,是全县乡村中人均耕地最少的村子,全村2000多口人,耕地410亩,人均不足0.17亩。说实话,在这仅有的一点土地上作文章,不要说富民达小康,恐怕连口也糊不住,同县城的国营、集体单位抢“饭”吃,也没有多大市场。只有兴办新的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现…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人熟知的风采集中体现在他的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上,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其实,大凡高明的领导者,都不仅拥有超群的胆略和决策能力,也同样要善于全面、周密、细致地做具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人熟知的风采集中体现在他的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上,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其实,所有高明的领导者,都不仅拥有超群的胆略和决策能力,也同样善于全面、周密、细致地做具体工作. "精雕细刻",就是邓小平成功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数十年"精雕细刻"地处理具体问题、打磨细节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国际关系,既包括新型大国关系,也包括新型大国—小国关系。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庄严宣告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打造小国"朋友圈"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在中国"朋友圈"不断壮大的历史新时期,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未来"朋友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自然资源预警报告。报告称,虽然中国资源总量大,但由于人口多,又是世界上人均占有量较低的资源小国。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虽总量丰  相似文献   

17.
汪玉凯 《学习月刊》2010,(17):50-50
近日,日本公布了其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验证了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此,中国商务部予以回应,称GDP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方面的反映,相较GDP总量,更应关心人均数据。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按照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全国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 邓小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85年5月、6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5页 中国革命胜利后,一直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政策。这个任务还没有结束,可能至少还要进行一个世纪的斗争。反对霸权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连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都还有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可见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的任务还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因此。第三世界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6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没有人说那些历史排放量多,人均排放量高,排放弹性系数大的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反而说历史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排放弹性系数小的中国构成了主要威胁,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