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准确把握“两个效果统一”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首先必须理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区别与联系。法律效果是通过严格适用法律来发挥依法审判的作用和效果。社会效果则是通过审判活动来实现法律的秩序、公正、效益等基本价值的效果。法律效果倾向于法律的证明,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社会效果倾向于法律价值的实现,侧重于司法目的的实现。因此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一部分。在法律适用时进行社会需求、社会价值,或社会变化的衡量,将这些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成为法律适用的组成部分。而一旦纳入考量,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也就与法律效果融为一体了。之所以会将社会效果单独的提出来,不是因为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截然不同,而是因为有时存在不将社会价值考量纳入法律适用的考虑范围,而将法律适用简单的概念化逻辑化的现象,致使最终不能实现良好的或者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内涵是什么,两者相统一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两者是否能够做到完全统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邱水平 《法学杂志》2016,(10):65-72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三个效果”的统一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反映出法治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执法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坚持“三个效果”的统一,必须自觉践行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服务大局、公平正义等理念,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法律与情理、执法司法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更要着力提升政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范的局限、法律职业思维与大众思维之间的差异以及法律的角色限制皆有可能导致司法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不统一。为了维护司法的权威与公信力、巩固已有的法治建设成果、加速我国法治化进程,有必要通过应用法律方法、调解、明确立案范围以及增强司法裁判文书的说理性等途径,统一两种效果,在严格适用法律的前提下满足大众对司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政策。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对应于法律推理的形式性和实质性,英美两国的司法实践在法律推理的面貌上有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倾向之别,其制度结构上的差异是形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我国强调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由金字塔型全息式的政治权力结构所决定。在这种结构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服从并且承担着整个系统的功能预期,法院要实现社会对整个国家权力系统的功能期待,也就必然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不过,由于我国法官身处在科层制之中,严格遵循法条、奉行规则主义,是风险最小的理性选择,而这与实现两个效果相统一的要求有时不相一致。缘于权力结构的要求,又受制于科层制的结构,是该项司法政策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检察机关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应当在厘清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关系的基础上,正视检察机关实现“两个效果相统一”存在的问题,从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服务大局的意识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改革完善办案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检察人员自身司法能动性的提高,实现两个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案名:张某某故意伤害罪抗诉案抗诉职能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办案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抗与不抗的尺度,不但考验二审检察官的执法监督能力,同时也考验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维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一审检察机关提请抗诉的情况下,二审做出支持抗诉的决定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理论内涵,应当体现两个统一,即程序上贯彻实行与实体内容的实现相统一;实在法的实现与法的应然精神和价值的实现相统一。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与之相适应,应该设置在法律实施的行为、活动过程;实然实体实现效果;应然实体实现效果三个层面。法律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是体现投入产出关系的社会活动过程,适度投入及成本资源优化配置,是保证法律实施和实施效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相关概念的辨析,通过探讨这一提法的本意,引用者的目的以及受束的理解,笔者将“法律效果”界定为法律本身对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评判,将“社会效果”界定为社会各阶层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法律及其实施的合理性评判,认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载体不应该只是法院的司法行为,而包括普遍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真正法治,趋向和谐的漫长过程,不是某一个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乃至每个公民的共同任务。法院将其作为自身独自完成的目标是其角色定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警察武力法的正义价值标准由标示正义价值方向的基本理念和标示正义价值尺度的基本原则两项基本要件分级承担并贯彻。中国警察武力法有: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有机统一、保权与控权有机统一和价值、规范、事实有机统一三个居位"法上之法"的基本理念和危害行为与武力行为法定、危害行为与武力行为相当、武力行为克减和多样化和正当程序四个居位"法上之法"的基本原则。上述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对系统理解、把握中国警察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和构成要件、各种规范的内在关连性,以及构思未来的、"应然"的中国警察武力立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协调统一,做到既坚持以法律标准来检验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又用政治标准和社会评价来衡量检察工作,是新形势下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检察重点工作,正契合了这一要求,是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金林 《人民检察》2022,(17):12-14
<正>2022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检机关青年干部学习讲坛上对青年检察干部提出希望:要正确理解把握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依法能动履职,做好做实溯源治理,在办案办事中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早在2018年6月7日,张军检察长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检察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不能就案办案,要有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着重讲效果,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后来在不同场合,他也曾多次强调,检察工作中要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浙江省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浙江省"两创"总战略和"三个强化"的检察工作总要求,坚持"六观"和"六个有机统一",以提升"三个效果"相统一的办案质量为总抓手,着力强化法律监督,着力提升执法办案水平,着力打造人才队伍,着力深化检察改革和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浙江检察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为浙江省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落实总体思路,要着力把握和处理好新形势下检察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一要正确处理依法履职与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不宜要求“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追求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的提法在法院系统出现。该提法自产生以来颇有生命力 ,近几年来越提越响 ,上至最高法院下至基层法院 ,无论是最高法院的文件、社论 (指《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社论 ) ,还是地方各级法院的工作报告、机关总结、经验汇报等材料 ,都要将“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 ,或作为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或作为重要经验进行总结。笔者认为 ,“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的提法有违宪法“依法治国”的精神 ,不利于严肃执法 ,阻碍审判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解释方法在案件裁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人民法院的审判理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法律实施的理想境界。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把两个效果的有机统一作为审判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标,这对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妥善处理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检察执法理念的更新以及重构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文中通过对执法理念以及检察执法理念作相对细致的剖析,进而努力把握"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个新时代检察主题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对新形势下我国刑事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正确认识、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执法实践中有力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宽""严""济"为关键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政策可以通过对"宽"、"严"、"济"三个关键词的理解来把握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吕芳 《法学论坛》2005,20(3):128-13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司法政策的出台是伴随着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入而日渐成熟的,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该项司法政策进行评述,就会发现,该政策既有存在的深厚文化土壤,又具有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求平衡的司法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与哈特的法哲学理论有着众多交会之处,是理解哈特法哲学理论的核心。因此,在考察哈特与维特根斯坦思想脉络关联的基础上,运用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语言游戏"说,从"语境原则"和"语言游戏"多样性的两个方面对哈特法哲学理论关于法律陈述方面的论述进行维特根斯坦式解读,对于理解哈特法哲学理论并进而准确把握其法律的内、外陈述的意义以及理解其法哲学理论背后的反科学主义的哲学意蕴,在日常生活法律语言运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的上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中国检察官》2012,(14):24-26
本文案例启示:现行法律并未规定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支付的上限,这就需要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对法律作出解释,此种解释既需要把握法律原则,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辨法析理,又需要均衡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以期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一、基本案情介绍张某于1996年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签订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