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2010年11月27日的台湾“五都选举”,岛内外有人说是2012“大选”的前哨战,或是国民党的政权保卫战,更有人称其为两党的总决战。无论何种性质,此次选战对今后岛内政治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国民党意图“坐三望四”,把年底的大高雄市长选战,定位为“翻盘之战”,  相似文献   

2.
在2002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籍马英九和民进党籍谢长廷连任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 ;在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在台北获胜 ,民进党在高雄获胜。从选举结果看 ,台湾原有的政治格局没有被打破 ,但民意走向却有很大的变动。这种变动影响到各党派对选举结果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必将影响到各党派的未来各项政策 ,直接关系到2004年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由台湾各新闻媒体总编辑、新闻业务主管与“中央社”共同选出的1998年台湾十大新闻依次是: 1、竞争激烈的“三合一”选举,执政党国民党获胜;众所瞩目的第二届台北市长选战,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击败民进党籍现任市长陈水扁。 2、两岸关系中断近3年后,备受各方关注的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双方虽对两岸定位问题意见仍分歧,但达成双方加强互访等四项共识。 3、“立法院”三读通过精省法案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9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揭晓,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胜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险夺高雄市长,而且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得票率大幅上升。此次选举是在民进党陷入弊案泥潭、陈水扁执政基础重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党小输、民进党小赢”的结果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2008之路充满险阻。“北蓝南绿”格局未能突破,“蓝涨绿消”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北、高市长选举虽是一次地方选举,并不直接涉及“中央政权”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8.
1998年12月5日,台湾举行“立委”、台北、高雄市长与市议员的“三合一”选举,结果台北、高雄市长双双变天。台北市长选举最引人瞩目,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获得76.6万票,以领先7.8万票的优势击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得票率高达利.13%。陈水扁获得68.8万票,得票率为领.gi%。高雄市长选举结果颇让各界感到意外,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最终获得38.7万票,以领先4565票的微弱优势战胜国民党候选人吴教义,得票率为48.71%。而选前民意调查显示一直领先、备受各界看好的吴敦义则意外落选,获得38.3万票,得票率为48.12%O“立委”…  相似文献   

9.
岛内“县市长”选战刚落下帷幕,不甘沉寂的岛内政坛又将今年第三阶段的“修宪之争”提前引爆.目前“修宪”已成为岛内各方势力斗争的新焦点.由于此次“修宪”主要将围绕“总统”选举方式和政体结构调整等核心议题,攸关台湾整个权力体制结构的设计,因而岛内朝野各方政治势力均已开始登场运作,届时岛内展开新的一轮政治较量将在所难免.朝野三党“修宪”主张各有所钟这次“修宪”斗争的焦点主要是“总统”选举的方式及是否提前直选和台湾未来的政体形式等问题.由于提前“总统”直选不仅涉及到国民党内林洋港与李登辉的“总统”之争,还将牵动“省市长”选举和“立委”、“国代”选举的进程,对朝野政权攻防将发生影响.因提前直选关系到李登辉竞选连任的问题,所以国民党主流派目前正按此方向进行设计.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修宪争议甚嚣尘上,主要是因有人将政治改革的关键植根在“强化第一位本省籍总统的权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2月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击败民进党而告终。尽管导致此次选举结果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舆论普遍认为,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求安定、求和平、反对“台独”、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主流,这有利于遏制“台独”气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其中,“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台北“市长”的选举最具有指标意义。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以46.43%的得票率夺得过半的席次,重新夺回“立法院”的主导权,阻止了国民党政权连年下滑的颓势。民进党的得票率竟然还不到30%,不升反降,执政梦想再一次遭到挫折。分析家…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台声》2006,(12):19-21
12月9日,台北、高雄两市选举结果已现。台北:国民党台北市长参选人郝龙斌676818票,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谢长廷514892票。郝龙斌领先谢长廷15万余票,大胜对手。当晚,郝龙斌已经自行宣布当选台北市长。高雄:民进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陈菊379417票,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黄俊英378303票,陈菊险胜黄俊英1114余票。当晚,陈菊已经自行宣布当选高雄市长。选前民调显示,郝龙斌遥遥领先谢长廷,接近30个百分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而黄俊英只领先陈菊10个百分点,民进党又很会选举,什么狠招都能使出,民进党还有操控的空间。事实也是如此,选前一天,民进党又搞…  相似文献   

12.
今年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行“立委”、台北和高雄市长及市议员等3项选举。目前竞选活动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新一届“立委”总席欢为225席,其中直接投票产生的“区域立委”共176席,按政党比例分配的“不分区立委”41席和侨选“立委”8席。台北及高雄两市议员席次分别为53席和45席。参选今年年底3项选举的政治势力,可分为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建国党、“新国家阵线”、无党籍联盟六大阵营。自今年初以来,台湾各党派即已开始积极运筹,并展开竞选作业,竞选形势复杂。国民党期望收复“台北失地”,保住在“立法院”超过半数的席次和高雄…  相似文献   

13.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10,(10):11-12
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县市升格改制后的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五“院辖市”市长选举。由于五都地位特殊,选举时机敏感,使得选举别具意义,不仅攸关台湾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对2012年台湾当局执政权之争也深具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的台北高雄选举尘埃已定,国民党赢得台北市长的选举,民进党赢得高雄市长的选举。人们开始关注选举后的台湾走势将会如何?台湾局势:继续蓝绿阵营对峙这次选举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选举结果将对未来两年台湾政局起着重大  相似文献   

15.
台湾岛内北、高两市选举经过激烈的选战落幕,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以绝对优势战胜民进党谢长廷出任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以1114票险胜国民党黄俊英,稳住了民进党在高雄的基本盘,延续了民进党的香火。选前,岛内民调和舆情一致看好国民党,认为会是双双胜出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高雄变局?笔者认为,主要是民进党重视地方资源,发动地方势力十分奏效。为保住高雄的泛绿局面,几大“天王”倾巢而出,进驻高雄全力拉高陈菊选情,已经退出民进党的前主席林义雄也不甘寂寞站台辅选。恋栈权势、迟迟不肯下台的“台湾之耻”陈水扁,由他亲手策划影响选情的…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23)
正据媒体报道,台湾地区11月24日举行"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国民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斩获15个县市长席位。而选举过后,不少当选人都高喊要坚持"九二共识",更直接表明,蔡英文当局不与大陆交流,我们地方政府积极交流。在此次选举中,国民党从民进党手中直接夺取7席。国民党韩国瑜更是在高雄选战中胜出,打破民进党在高雄连续20年"执政"的神话。韩国瑜在受访时表示,"九二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9,(4)
<正>摘自2月19日《大华网络报》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近来频频被蔡当局围剿,从蔡英文、苏贞昌到台陆委会,都对韩所提的两岸政策重炮抨击,显示民进党当局已对明年选举展开战略布局,选战议题就锁定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对韩国瑜下重手,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是去年地方选举,韩在高雄市掀起的"韩流",不仅席卷全台,促成国民党赢得15个县市长,同时也把"九二共  相似文献   

18.
吴琼垺 《台声》2006,(1):21-22
2005年12月3日台湾地区进行县市长、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等所谓“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势力重挫以执政的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其中县市长部分,国民党以14比6大败民进党,另在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部分,国民党都以过半优势,席卷23个竞选县市。舆论咸认,这是一次荒腔走板的选举,也是数十年来台湾最烂的一次“负面选举”,两个阵营在相互比烂的选战中,近1000多万无辜选民不得不用选票给民进党一次教训、给陈水扁一次警告,至于选后台湾岛内的未来是否变得更好,仍待观察。从双方阵营的竞选立场看这次选举,可以归纳为(1)政客拓充执政地…  相似文献   

19.
备受关注的台湾第13届县市长选举,经过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角逐,于1997年11月29目投票揭晓。这次选举是在台湾地区第四次“修宪”决定“冻省”、县市长地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要选举,被视为台湾政权的攻防战及下届“立委”与“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其结果对岛内政局、各派政治力量消长和前途发展以至未来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一、此次选举的特点此次选举结果,在23个席位中,国民党由上届的15席锐减为8席,民进党则由上届的7席增至12席,无党籍候选人获得3席。这次选举有以下特点:(一)朝野各党派在选举议题、具体…  相似文献   

20.
以国民党之政党品牌为观察重点 ,通过台湾四次选举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选战策略、选举结果与政党品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