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荣 《实践》2008,(11):54-55
2008年8月29日至31日,"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之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隆重召开.研讨会主题为:"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本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近几年草原文化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并结合草原文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何金玲 《实践》2005,(9):42-43
8月上旬,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包头 市举行,期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包头市委 宣传部联合主办了“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草原文化与包头文化两个学术专题,将草原 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内容涉及包头文化的特征、 阴山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地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城市文化定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会学者、 专家们认为,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 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之地。同时,大型现代工业企业 在包头市的建设发展,又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增添了现代工业 文化的内容,使包头市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别具特色。因而,  相似文献   

3.
8月8日,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本届草原文化节秉承草原文化"尊重自然、坚守信义、开放包容、崇尚英雄"的理念,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围绕高质量办节要求,坚持精品展示与文化惠民并重,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艺术作品,生动反映我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展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宁、文化繁荣、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新成就和新亮点。本届草原文化节不断推陈出新,为各族人民呈现了很多的"第一次":首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表演、首届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首届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首届"内蒙古味道"草原美食文化活动、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这些都成为本届草原文化节的亮丽风景。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从2004年创办至今,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草原文化风格和特色的优秀作品,成为国内知名的节庆活动品牌,成为艺术的盛会和人民的节日,成为我区弘扬民族文化、荟萃艺术精品、促进文艺繁荣、丰富群众生活的舞台。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精彩纷呈中圆满落幕,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草原文化节必将以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描绘草原文化的多彩画卷,书写民族文化强区的隽永篇章。  相似文献   

4.
金海 《实践》2006,(10):43-45
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2006年8月在美丽的鄂尔多斯市召开。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参会人员涉及范围广;征集论文数量多,内容十分丰富;交流较深入,研讨涉及重大问题多,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拓展出新的有待深入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布和布音 《实践》2007,(9):24-25
八月的青城到处洋溢着欢腾的喜庆气氛,到处弥漫着草原文化的浓郁气息.随着气势恢弘的"伊利情"大型文艺晚会《天堂草原》的激情上演,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内蒙古第四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八届昭君文化节于8月2日在首府呼和浩特市隆重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韩珍 《实践》2011,(9):44-45
2011年7月16日,随着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晚会《五彩之光》演出的结束,历时一周的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正式落下了帷幕。本届草原文化节无论活动内容还是参加人数都是空前的,堪称一次“特色鲜明、精彩难忘”的草原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志华 《实践》2004,(10):41-42
作为“中国&#183;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五届昭君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8月8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183;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草原文化的起源、内涵、地位、特征、活力、影响和产业化发展等作了积极的探索和研讨,并就有关问题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0,(10)
<正>八月草原,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凝心聚气,因文化而悠远绵长,"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这个八月再添重彩。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8月17日在呼和浩特隆重拉开帷幕,这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草原各族人民的精彩文化盛会,也是内蒙古各族儿女与四方宾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大好契机。为期一周的节日盛会氛围热烈,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乌尼尔 《实践》2011,(10):49-51
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2011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届主题论坛以“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主论坛和“创新民族电影”、“内蒙古会展节庆文化发展”、“元代城址研究”三个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对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草原文化与江河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草原文化发展特点和变迁规律等问...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10)
<正>核心观点:"草原丝绸之路"是最早开启"中华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占据着开拓者的角色。本文从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展开分析,阐述了草原文化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形成与延伸,以及对"中华丝绸之路"形成和世界文化的突出贡献:前卫性的草原文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独特的草原文化空间为最早向西开启"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10)
<正>2014年8月21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他在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强调了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草原文化走出去与草原丝路沿线文化交流融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草原文化资源大区,文化"走出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快草原文化走出去,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提升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乌琼芳 《实践》2010,(10):32-33
八月草原,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凝心聚气,因文化而悠远绵长,“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这个八月再添重彩。第七届中国&#183;内蒙古草原文化节8月17日在呼和浩特隆重拉开帷幕,这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草原各族人民的精彩文化盛会,也是内蒙古各族儿女与四方宾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大好契机。为期一周的节日盛会氛围热烈,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1月7日,冬日的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草原银装素裹、玉树琼枝。身着节日的盛装,唱响和谐欢快的牧歌,勤劳纯朴的东乌旗人民迎来了第五届“吉祥乌珠穆沁草原冰雪那达慕”盛会。  相似文献   

16.
海峰 《实践》2004,(11):53-54
一、传承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内蒙古是自然地理的高地,也是民族文化的高地.几千年来的历史风云激荡,造就了生生不息的草原文化源脉,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遍布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古朴原始的遗址,蜿蜒起伏的长城,绚丽多姿的召庙,神奇粗犷的岩画,淳厚质朴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从成吉思汗到王昭君,从红山文化到大窑文化,从赵长城,秦、汉长城到大召、贝子庙,从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大草原,凡此种种构成了浩繁博大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海峰 《实践》2004,(12):53-54
一、传承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内蒙古是自然地理的高地,也是民族文化的高地.几千年来的历史风云激荡,造就了生生不息的草原文化源脉,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遍布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古朴原始的遗址,蜿蜒起伏的长城,绚丽多姿的召庙,神奇粗犷的岩画,淳厚质朴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从成吉思汗到王昭君,从红山文化到大窑文化,从赵长城,秦、汉长城到大召、贝子庙,从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大草原,凡此种种构成了浩繁博大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冷习 《实践》2010,(10):52-52
<正>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北方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他们随着气候、人口等的变化而迁移,也带动了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的转移以及与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草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人文概念,经济概念等的重合。在对草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上,应该从大视角出发,从多重角度对草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为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8)
<正>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弘扬草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文化节庆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举办了12届,走过了11年的历程。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秉承"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以"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内在价值、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为使命,坚持精品展示与文化惠民并举的方针,为各族群众呈上了赏心悦目的草原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8)
正自2004年以来,我区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3届草原文化节。十多年来,草原文化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展示文艺精品和深化草原文化研究为重点,全面精彩地呈现了内蒙古文化的璀璨多姿和草原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一张闪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