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功名尘与土。30年前,伴随着分娩时的阵痛,高考涅磐重生,一代人抓住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一个国家的生命力犹如火山爆发。高考的青春期,是一场关于个体与国家命运纠结、光荣与梦想喷涌激情的记忆--那是一个沉重的民族被压抑10年后的痛快宣泄,国之复苏的第一声春雷。30年后,高考成为不同时代国人的相同选择、相同轨迹、甚至相同回忆。高考步入了一个新陈代谢稳定的成熟期。曾几何时,唇枪舌剑烽烟四起,是是非非众说纷纭。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意味着什么--兴衰?废立?存亡?荣辱?抑或亘古不变的人才选拔与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之间的天然服从……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运     
30功名尘与土。30年前,伴随着分娩时的阵痛,高考涅磐重生,一代人抓住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一个国家的生命力犹如火山爆发。高考的青春期,是一场关于个体与国家命运纠结、光荣与梦想喷涌激情的记忆--那是一个沉重的民族被压抑10年后的痛快宣泄,国之复苏的第一声春雷。30年后,高考成为不同时代国人的相同选择、相同轨迹、甚至相同回忆。高考步入了一个新陈代谢稳定的成熟期。曾几何时,唇枪舌剑烽烟四起,是是非非众说纷纭。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意味着什么--兴衰?废立?存亡?荣辱?抑或亘古不变的人才选拔与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之间的天然服从……  相似文献   

3.
30功名尘与土。30年前,伴随着分娩时的阵痛,高考涅磐重生,一代人抓住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一个国家的生命力犹如火山爆发。高考的青春期,是一场关于个体与国家命运纠结、光荣与梦想喷涌激情的记忆——那是一个沉重的民族被压抑10年后的痛快宣泄,国之复苏的第一声春雷。30年后,高考成为不同时代国人的相同选择、相同轨迹、甚至相同回忆。高考步入了一个新陈代谢稳定的成熟期。曾几何时,唇枪舌剑烽烟四起,是是非非众说纷纭。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意味着什么——兴衰?废立?存亡?荣辱?抑或亘古不变的人才选拔与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之间的天然服从……  相似文献   

4.
30功名尘与土。30年前,伴随着分娩时的阵痛,高考涅磐重生,一代人抓住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一个国家的生命力犹如火山爆发。高考的青春期,是一场关于个体与国家命运纠结、光荣与梦想喷涌激情的记忆——那是一个沉重的民族被压抑10年后的痛快宣泄,国之复苏的第一声春雷。30年后,高考成为不同时代国人的相同选择、相同轨迹、甚至相同回忆。高考步入了一个新陈代谢稳定的成熟期。曾几何时,唇枪舌剑烽烟四起,是是非非众说纷纭。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意味着什么——兴衰?废立?存亡?荣辱?抑或亘古不变的人才选拔与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之间的天然服从……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07,(4):10-15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至今已经30年。 30年一个轮回,在肯定高考改变千万人命运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材的同时,人们也听到了质疑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孟盛 《廉政瞭望》2007,(6):11-14
高考作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国家考试制度,是各种教育与社会矛盾的集合点,上关乎国之昌运,下关乎民之命运。因此,高考改革必然是一项异常复杂浩大艰巨的系统工程。2007年,高考报名人数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近日,本刊记者就高考引发的废存争论、现存利弊、改革的现实困难及探索等专访了国内高考改革问题研究学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的剧烈爆炸中被炸身亡。黎巴嫩反对派指责叙利亚是暗杀哈里里的幕后操纵者,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美国、法国、以色列也再三要求叙利亚立即、全面从黎巴嫩撤军。这一爆炸事件使得叙利亚成为继伊拉克之后中东地区的又一个新热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那么叙利亚为什么驻军黎巴嫩?叙黎两国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黎叙关系如何发展和中东局势将如何演变呢?在历史上,叙利亚和黎巴嫩同属西亚地区、一个国家,经历过相同的历史命运。公元前3000年左右,叙利亚就有原始的城邦国家存…  相似文献   

8.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至今已经30年。30年一个轮回,在肯定高考改变千万人命运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材的同时,人们也听到了质疑的声音。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一份“2010年废除高考”的提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争议,作为提案的呈交者,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备受社会关注。在代表提案审议期间,这份提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教育部长周济、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也分别就这份提案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公开答复。站出来反对高考的人,范谊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05年,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便撰文呼吁“取消高考招生制度”。这位《高考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认为,目前的中国高考,基本沿袭了传统考试的体制。在他眼中,高考这一“认分不认人”的招生制度,导致了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无缘进入深造之门……一部分人对于高考制度的叫板,或许只是对高考改革的一种善意鞭策,但由此所引发的关于高考存废或是改革的大讨论,却仍会继续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9.
坚持公平公正 深化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把  相似文献   

10.
1977年10月,被后来的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高考恢复,一代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改变。从此,中国的77、78乃至79级大学生被定格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因满意而开心的员工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这种情绪传递给客户(顾客),从而为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顾客)群。因此,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应当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竞争性的薪酬福利制度;增强管理的公正公平性,营造关爱员工的氛围;加强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党员文摘》2008,(11):I0002-I0003
从恢复高考这一标志性事件至今,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句让中国百姓心里感动、切身感受的话,正是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5o年来的写照。回顾50年的艰辛探索,教育事业前行的每一步,都使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发生改变;回望30年的非凡历程,教育事业改革的每一次努力,都在为国家和民族书写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周居霞 《实践》2008,(1):34-34
三十年过去了,人们始终忘不了三十年前那个雪花纷飞、继而冬阳灿烂的日子——1977年12月10日,全国570万名考生迈入关闭了10年的高考大门,接受祖国的挑选。这场规模空前的考试,改变了27.4万名上榜生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被称为中国与时代命运的拐点。27.4万名上榜生聚合成一个特殊的名字——77级、81届,被写进中国教育发展史,他们聚合成一束报春的鲜花,向人们昭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10年动乱后中国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高考≠命运     
盂盛 《廉政瞭望》2007,(6):14-15
高考与命运的逆命题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208万,到了第二年,一下子激增了22万人。此后每一年,扩招开始像滚雪球般轰轰烈烈,而高考与命运的等式不再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15.
正40年前,恢复高考政策让很多人改变了命运。2018年,第一批"00后"走上了高考的考场。近日,新浪教育发起题为"‘00后’的高考谁做主?"的问卷调查,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00后"考生并不认同"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他们认为,高考只是一种经历。  相似文献   

16.
黄海 《世纪风采》2007,(10):18-20
3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一公布,多年苦熬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成千上万知青奔走相告。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纷纷报名参加高考。当年的考生们,一定还记得是邓小平拨乱反正,才使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笔者从2006年6月中央档案馆解密的部分高层领导人档案中获悉:30年前,第一个当面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3,(11):32-32
<正>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是中国梦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生动道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价值追求和动力之源。当个人的人生追梦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交汇融合,13亿多人民戮力同心、不懈奋斗,将团结汇聚成一个国家谋求发展进步的集体行动,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浩荡潮流。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总是唇齿相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夜色已深,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唐小伟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夜不成寐,唐小伟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困扰着唐小伟的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他寝食难安、心乱如麻--马上就要毕业了,自己该何去何从?一心求索躺在床上,唐小伟回忆起了以前。2010年6月,唐小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准备,却突然收到了奶奶病危的噩耗。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3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