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是2003年8月调到南和县政协任办公室副主任的。两年多来,我接过无数次电话,也见到主席接过许多电话,但有一次电话使我久久难以忘怀。那是2004年2月初的一天下午,我正在薛秀杰主席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主席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汇报只好暂停。只见薛主席拿起话筒,“喂”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专注地听着电话。一会儿,就见薛主席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给人的印象最深,“第一次”给人的感觉最好。当“第一次”变成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的时候,那种欣喜,那种快乐,那种激情,又很容易被人忘掉。 我家第一次装电话,是1993年。为此还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电话刚装上,我们全家人的高兴劲还没过,一位县领导就把我叫去谈话:“听说你家装了住宅电话?这  相似文献   

3.
农妇在委托我之前,通过电话跟我接触了两个月。农妇说,她拿不出多少律师费。我给她的方案是,先预收3000元费用,剩余部分按照风险收费,标准是20%。农妇接受了我的方案。交费时又遇到问题。老人家心急如焚去市里汇款。账号少写了个数字。我一直没收到钱。农妇每天几个电话打过来询问,我的回答都是还没收到。农妇急了,认为我是骗子,电话里差点哭出声来。我百口莫辩,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她看。后来她又去了一次市里,重新核对了账号,把钱再次汇过来。我收到钱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放心。  相似文献   

4.
时间_2010年4月5日采访地点_山南泽当镇在藏职务: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原工作单位:湖南省委宣传部在藏的几年时间里,我最怕的是深夜无约的电话铃声。然而,2007年10月,我就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姐姐几次打来电话说,哥哥患上结肠癌到了晚期,已经生命垂危,他想要我回去见他最后一面。我在悲伤中陷入矛盾,  相似文献   

5.
“律师阿姨,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有一次给小学生做普法讲座,讲座完毕之后,一个小男生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拿着他的电话手表要加我好友。“好呀,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米。”我以为小米是因为买了电话手表感到新鲜,才这么热衷于加好友,直到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6.
易靖茗 《台声》2014,(3):79-83
与任文杰的台湾太太DUCK第一次见面,便引为知己。之前一直电话联络,她甜甜、软软的声音早已吸引了我。本来在月初就已约好采访时间,可因为感冒在身,怕传染她刚出生的小BB,第二天又要赴台参访,时间紧得不行,只好改时间,电话里我满口歉意,她却反过来安慰我。  相似文献   

7.
妇联男兵     
黄平 《中国妇运》2001,(11):46-47
屈指一算,我从行政单位到妇联工作已有5个年头了,已经不能再以新兵自论。其间的感受一言难尽,借“流金岁月”这个栏目,就从几个小事说起吧。在妇联工作,使我学会了怎样接电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故弄玄虚,可我却有着深切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为写一个工作材料苦思冥想,突然清脆的电话铃声扯断了我的思路,我极不情愿地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个沙哑的女声,说是基层妇联的,找机关的某人联系工作,恰好那人外出,我说声不在,没等对方说完话就搁下话筒。还有一次,是个老人咨询有关法律问题,我说出一个咨询电话号码,老…  相似文献   

8.
<正>法治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信息社会的日益荒芜,乱象丛生。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保护,个人在互联网平台面前,可谓暴露无遗,脆弱而无助。在信息社会中,各种数据使用者只能是抽象地、非个体化地使用和分析数据,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法。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写这篇文章三四天之前,我连续两次接到同一个陌生来电。第一次正值开会,电话被我直接挂断。过了两天,这个号码再次打来,我接听了电话。对方报了我的车牌号,并问我是不是该车车  相似文献   

9.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将要结束的时候,电话铃声再一次响起。我驱走已经袭来的倦意再次拿起话筒,听到一个青年恳切的声音:“我已经拨打好几次了,都占线,我知道很晚了,请您再帮帮我好吗?”我怎能说不?于是,年轻人开始讲述他心中的烦恼——我今年28岁了,大专毕业后一直作乡镇干  相似文献   

10.
当电话那边传来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王贵振洪亮的声音时,我知道这一次迟来的采访不能继续推迟了。1995年,我第一次到石河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采访,几次约好采访政委王贵振,终因时间关系一再爽约。转眼17年过去,当我们再次在乌鲁木齐见面时,虽然他已是年过七句的老人,  相似文献   

11.
印象谭和平     
此次去广西,行前出了点儿差错:在与广西残联的同志沟通协商时,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原定的行期只好暂时推迟。然而就在此时,我接到了谭和平理事长亲自打来的电话,那些客套话姑且忽略,总之是再次向我们发出了诚挚邀请并当即商定了具体的采访行程。放下电话我忽然醒悟到,广西是我们“人道中国”的第十八站,这个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正好及半,而我“亲自”参与的也超过10次了。但在这么多次采访活动中,由省级残联正职理事长亲自做出安排的,广西、谭和平理事长,却是唯一。  相似文献   

12.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抓起了听筒。电话那头一片沉寂,我静静地等候对方开口说话,但几分钟之后电话挂断。两个小时之后,电话铃再次响起,话机的显示屏显示的是同一个号码。这次,电话那头不再沉默,我听见了让人怆然的抽泣声。“我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我不想活了,我不是一个好女人啊……”她终于开口说话了,  相似文献   

13.
采访:安顿采访时间:1998年间月9日1:30PM采访地点:北京中粮广场五福茶艺馆姓名:默言性别:男年龄:24岁曾做过警察,现为某外资公司行政助理一共打过四次电话,才终于和地约好见面的时间,不是因为什,而是因为实在想不好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在电话里反复说“离开了自己最爱的一切”的小伙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将要从一个男人的口中讲出来。说真话,我需要准备,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然而我们终于还是见面了,他在最后一次的电话中说,他将告诉我他“曾经多么深爱过”他的职业。语调中夹杂了便咽。我们在一个他熟…  相似文献   

14.
帖子主题:[原创]你会接打电话吗?真烦啊,最近跳了槽,现在办公桌上正好有个电话,一会又响一会又响。最开始呢,还可以让同事接,反正我可以说自己才来不认识那些人。可是现在上班快一个月了,怎么也要自己接吧。可都错了几次了,唉,同事的眼光让我难受。看来这个工作又干不长了……我常常为听不清电话那端的细而小的声音着急。我害怕别人用免提与我对话,害怕别人用分机接或打电话,因为这样电波传来的声音又小了许多。尤其是我接手的工作常常需要用电话与省局的人联系,我更是紧张不已,害怕因听不清影响了工作。后来灵机一动,遇上这样的情况,马上挂…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八桂侨刊》2003,(3):30-30
妈妈,我几次拿起电话却又放下,我知道你是不会同意的,我知道你还会千方百计地劝我,我知道这是你对我的爱!但你可知道我想念我们学校门前的那几棵大树,大概它们又换上了新绿。我想念我的同学、伙伴,还有家,我快想疯了,真的要疯了……  相似文献   

16.
自从本人的“电话人生观”被生活的历练塑造成“话少是福”这套特殊哲学系统以来,一直在身体之力行之。偶然间,甚至会对电话产生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特异功能,根本忘记家中有这样一种物事.有不少次,勉强自己打一些十分不愿意的电话,响了许久,无人接听,于是大喜过望,鸣金收兵,心想:“不是我不打,是打而不通,此无助我也。”觉得有如释重负的快乐.至于对方有没有灵犀一点,知道我曾经致电,那可是无法计较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脾性很可能令我错过不少机会,招致不少损失。世情上一些环节,人生中一些关头,一个电话很…  相似文献   

17.
绝配     
在我年轻那会儿,也就是八年前,流行一句话:“警察娶老师——绝配”。赶时髦,我也娶了个老师。我的老婆是京郊农村小学教师。我挺羡慕她的,每天面对30多个十来岁的孩子,自己的心态总是那样年轻。而不会像我们警察,过早地成熟。在我的同学和她的同学的极力撮合下,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在木偶剧院门前见面了。介绍人没去,按照接头暗号,我拿两罐健力宝,她拿一本杂志。俩人一递眼神,便会心地笑了。约会两三次后,她表态,不成。我又赖了两次,未果。半年后,她突然来电:“我家想安电话。能把你们警察的电话初装费优惠名额给我吗?”(那时候,电话局为…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我持香港身份第一次赴台湾旅游,那时要通过台湾驻香港的机构永安旅行社代办入台签证,入台手续繁杂得令人咋舌。每一个申请人填写表格时,祖宗三代都要填进去,连我早已去世的父母姓名也要写上去。晚上,我接到陌生人打来电话,原来是办证人用电话方式查询、查证申证人的身份、背景。那年代,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台湾  相似文献   

19.
张国领 《传承》2008,(21):50-50
记得第一次打电话是在29年前的一个冬天,就是我刚当兵第一年。我们连队驻守在皖西的一个偏远乡村,全连惟一的一部电话机是现在看来像老古董的摇把子,打电话之前要先攒足了劲儿,一手按着话筒,一手用力摇动摇把,摇过一阵以后拿起话筒,这样才能接通团部的总机。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从小压根儿就没有见过电话,到部队后也从没打过电话。没打过就不知道怎么打,每次见通讯员打电话时,摇电话的姿势挺费劲,  相似文献   

20.
心香一瓣寄哀思———悼张纯之同志纯之同志走了。我随着告别的人群走进了他的灵堂。在他生前半个月,我们还见过一次面,通过一次电话。未想到他很快住进了医院,没有多久即匆匆离开人世远走了,永远地远走了!在他住院期间,我去看望他,见他精神还好。他让我靠近他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