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武帝视察朗暑时,见到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朗官。因为一般的郎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汉武帝就奇怪地问他:"公何时为朗,何其老也?" 老郎官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朗。" 汉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 老朗官答:"文帝好文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武帝之法律思想进行剖析,以求对现代法律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6岁,很贪玩, 常常带侍从微服出游。他自称平阳候,在 山林田里纵马奔驰,追逐虎、兔、狐、獐, 不知踩坏了多少庄稼。老百姓见这群人 横冲直撞,糟踏庄稼,无不狂呼叫骂。 这天,汉武帝一行半夜里到了柏谷, 找了一家小客店住宿。汉武帝向老板讨 水喝,老板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 只有尿!"然后又悄悄约了一帮乡亲要揍 汉武帝一伙。多亏老板娘看出汉武帝不 是一般人,好言劝走了乡亲,用酒灌醉了 老板,汉武帝才免遭一顿毒打。 通过这件事,汉武帝知道百姓对他 的瞎胡闹十分憎恨。第二天,汉武帝召来 老板娘,赐她千金,还拜店老板为羽林  相似文献   

4.
西汉高祖至哀帝,共46任丞相43人,汉武帝一朝就有13个丞相。武帝君临天下53年,是西汉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换丞相频繁,在秦汉皇帝中亦少见。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相似文献   

5.
匈奴是散居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从秦末到汉初三、四十年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奴隶主军事力量恶性膨胀,三十多万骑兵的铁蹄践踏着中原以北的草原和沙漠,霸占了二十多个小邦的土地,残酷地奴役着那里的人民。当时,秦、汉封建王朝已经统治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先进农业地区,匈奴贵族千方百计要啃这块肥肉。他们多次问鼎中原,连年侵扰边郡,抄掠人口畜产,给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封建制度带来严重威胁。汉高祖刘邦,怀着民族义愤,决心抗击匈奴贵族的侵扰。他初定中原,便马不停蹄,刀不入鞘,亲自率兵,在冰天雪地里同匈奴侵扰者撕杀。可是由于军事实力不够,加之韩王信等向匈奴奴隶  相似文献   

6.
汉初至武帝期间的法律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多认为是黄老思想,但认识不一。《中国法制史》既认为"实际上是行消极法家之学,或说是一种‘外道内法'的策略",又认为其间"黄老思想一直居统治地位,而辅之以儒法思想".本文认为,这一期间的法律指导思想是以法家为主,兼采道儒。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检察院在发挥其检察职能时,会受到多种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职能的发挥。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所设置的刺史制度在制度安排上相对合理地解决了地方监察制度在当时整个文官体系中权力和地位安排的问题,避免了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当代中国地方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当时一种比较成功的地方检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国家的监察制度,始于周秦,发展于汉。当“文景盛世”之后的建元初年,冗官弊吏已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严重隐患。汉武帝以“七国之乱”为训,大张旗鼓地整顿了一番吏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健全监察制度。除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外,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各派刺史为固定的监察官,负责对部内郡、国以下官吏进行监督,开创了职能部门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先河。武帝还手定“六条”,作为刺察工作的准则,其内容是:  相似文献   

9.
正巡视工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从我们的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先秦以及秦代,曾有天子、帝王巡狩、巡幸之类的活动,但并不能视作巡视。巡狩是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巡幸则专指皇帝巡游驾临,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以监督为职责的巡视工作都不是一回事。真正意义上的巡视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五代皇帝,他即位后面临着如何巩固中央集权的重大课题。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其中就包括刺史出巡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地方推行新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