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侗族鼓楼及鼓楼文化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楼是侗族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侗族在与鼓楼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了独特的鼓楼文化。鼓楼及鼓楼文化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侗族之中与鼓楼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系列建筑是鼓楼文化的物质层面,由鼓楼透视出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定势是鼓楼文化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侗族鼓楼产生及发展时代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鼓楼作为侗族富有特征的历史文化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近几年来研究侗族鼓楼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人们正在大力开展侗族鼓楼研究的同时,探讨一下侗族鼓楼产生及发展的时代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不少人已作了有益的探讨,但结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就以侗族鼓楼产生的时代来说吧,按照这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侗族鼓楼     
李江 《今日民族》2003,(3):46-47
走进侗乡,最明显的建筑标志便是高耸于侗寨之中的鼓楼.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它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十分好看.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省就有300多座鼓楼.鼓楼有高有矮,矮的只有3层,而高的却有十来层,甚至21层.过去,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20余米,13层,算是侗寨中较高的鼓楼之一了.  相似文献   

4.
侗族鼓楼     
走进侗乡,最明显的建筑标志便是高耸于侗寨之中的鼓楼。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它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十分好看。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省就有300多座鼓楼。鼓楼有高有矮,矮的只有3层,而高的却有十来层,甚至21层。过去,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20余米,13层,算是侗寨中较高的鼓楼之一了。如今,贵州省为弘扬民族文化,大修鼓楼,于2001年12月在榕江县东江大坝建成的三宝鼓楼,有21层,高35.18米,第1至第4层为4面4角,第5至21层为8面8角,有瓦而无墙,很是…  相似文献   

5.
鼓楼对歌     
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各式分明。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人对唱;如果客人来的是男歌队,主人则以女歌队与客人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有男歌队和女歌队,则客人的女歌队优先在鼓楼与主人男歌队对歌,客人的男歌队则在另外的地方与主人的女歌队对歌。鼓楼对的主干是唱大歌,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客人一到寨,主人先让客人到鼓楼里坐下,客主双方以歌互致问候。主人唱的内容是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一路辛苦了,村寨条件有限请多包涵等等礼谦之词;客人则…  相似文献   

6.
鼓楼史话     
侗族人民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每个村寨几十户,多者达五六百户,甚至七八百户。许多村寨住一个姓氏,大寨子住几个姓氏,但多按族性分片聚居。村寨中间建筑一个鼓楼,有的大寨子三五座。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林略寨就有五座鼓楼,黎平县肇洞寨有七百多户,按族姓分片建五座鼓楼。 侗寨的鼓楼建筑始于何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笔者在湖南省靖县调查时,据说唐宋之际就有鼓楼,民间流传“靖州有个四鼓楼,还有半截在云头”。如今虽不见楼,但仍留下四  相似文献   

7.
侗族的鼓楼     
侗族鼓楼按其艺术造型 ,可分为干阑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和其他不同构造等多种类型。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干阑式鼓楼是榕江县晚寨平面正方形、立面四角三层重檐攒尖顶鼓楼。该鼓楼坐落于寨中的高坎上 ,底部架空 ,集会大厅设在二楼。周围古树成荫 ,与远处的山水风光遥相呼应 ,构成一幅清秀的画面。这种形式的鼓楼 ,直接源于侗族传统的干阑民居 ,在建筑学上与史称的“独脚楼”有密切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密檐钟铃式鼓楼是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从江县增冲寨平面八边形、立面八角十三层重檐叠顶攒尖顶鼓楼 ,通高 2 0余米 ,楼体一…  相似文献   

8.
走进侗乡,最明显的建筑标志便是高耸于侗寨之中的鼓楼.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它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十分好看.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省就有300多座鼓楼.鼓楼有高有矮,矮的只有3层,而高的却有十来层,甚至21层.过去,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20余米,13层,算是侗寨中较高的鼓楼之一了.  相似文献   

9.
重建的天津鼓楼典雅壮观、古色古香,周围配以仿古建筑商业群,可谓旧貌换新颜,新物胜旧物。鼓楼对于我们天津人来说太重要了,她记录了天津的历史沧桑,凝聚了津门儿女的乡情。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日前,鼓楼区委书记林飞对今年区政协工作寄予厚望,提出六点意见: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打造宜居宜业魅力鼓楼、建设海峡西岸首善之区”尽责尽力;二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线,围绕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秦越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33-139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群体性观念认知和集体文化意识。在侗族历史上,鼓楼以其强大的精神涵化力量,在族群内部实施着政治、经济、教育、公共娱乐等社会职能。新时期,多媒体环境赋予鼓楼新的功能和价值。作为侗族的文化符号,鼓楼凭借其自身的媒介特质,发挥着对整个文化系统的传播功能。当今新经济形式下,民族地区旅游地文化重构、文化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文化价值的保存增值等,无不需要鼓楼符号的价值外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侗族传统聚落鼓楼场所类型演变研究——以通道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测绘数据,对通道侗族地区鼓楼场所构成要素进行解析,并对其场所类型进行比较和归类,阐述鼓楼场所的沿承和演变,同时可以为现代公共场所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陆平贵 《群众》2012,(8):56-57
鼓楼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的发展目标。为了把“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的理念变为具体可感的社会实践,把宏伟蓝图转化成美好现实,我区提出了国内首个城区层面的幸福指标体系框架,引领各方面工作朝着人民幸福城区的根本目标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5.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3-53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是侗族艺术宫殿里的明珠,在世界民族建筑的艺术宫殿中独树一帜。通过鼓楼文化的繁衍生息,艺术力量的延伸覆盖,侗族人民的凝聚力日益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6.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符号载体,它以具象的外在形式表达了深层的文化意义。从文化渊源上看,侗族的神话传说、原始信仰、根祖血亲观念等是建构鼓楼符号系统的文化来源。当前符号经济下,运用符号体系阐释鼓楼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不仅有利于提炼和打造鼓楼符号以实现文化创意,还可以为其他民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7.
到过侗乡的中外游客,皆被精美绝伦的风雨桥与庄严雄奇的鼓楼所折服。三江侗乡现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180多座,被誉为“桥楼之乡”。鼓楼是侗族村寨的主要标志,是侗族的族徽,是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从江鼓楼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环江县接壤。共有二十四万多人,主要民族有侗、苗、汉、壮、瑶、水等。其中侗族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沿都柳江北岸依山傍水建寨。其住宅多是二、三层吊脚木楼,顶盖鳞鳞青瓦。 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之一。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层层而上,斗拱结构,钻尖顶式,远看好似一株金银巨杉屹立寨中。长廊阁宇式的风雨桥,横  相似文献   

19.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鼓楼就位于这条中轴线的北端。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240年)再建宾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它通高46.7米,分上下两层,三重檐、歇山顶,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拱券式古代建筑。鼓楼曾为元、明、清二代的报时中也二层大厅内原有一座铜壶滴漏。据(围经志书)记载。“鼓楼之银刻漏,制极精妙,放着相传,以为先未故物。其制为铜漏壶皿,上回天地,次日平水,又次田万分,下回收水。中安绕神,投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饶者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