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无罪推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一项关于刑事责任裁量的政策,它适用于根据实体法已经构成犯罪的人,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只是对犯罪嫌疑人提前告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他们并不是适用这项政策的主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本身与无罪推定原则不存在必然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肯定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一刑事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对有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一刑事政策的误解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之间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与我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并不冲突,二者在实现法律正义、执法公正方面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有助于鼓励被追诉者放弃沉默权,提供真实的口供;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相结合,更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原是一句带有浓重阶级斗争色彩的政治口号,“文革”期间颇为盛行,成为批斗“阶级敌人”的武器,无数冤假错案就是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口号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辩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司法政策,对于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有学者提出,公安、检察机关在刑事侦查阶段实行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与法治精神相悖,即侵犯公民言论自由、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和违反公安、检察机关的法定权限,进而主张将其取消①。笔者不揣粗浅,以相左的几点理解,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作一辩解。 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再认识 不可否认,“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司法政策产生于革命根据地时期,最初的特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但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前进的,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6)
对证明责任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关系问题,我国法学界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被告人既然不负有证明自己有罪和无罪的责任,但又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实行这一政策会不会影响证明责任的正确实施呢?这种看法是很需要探讨的。我们认为,证明责任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悖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侦查破案用政策,审判处理难兑现”的困惑,以及在沉默权制度冲击下法律界和舆论界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质疑,试图结合实践与理论,为“坦白从宽”正名,探讨在我国建立坦白从宽的法律制度的意义,引导法律立足现实的价值取向,实现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民司法》今年第1期刊登韩洪杰同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量刑的依据吗》一文,(下称“韩”文)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与刑法的关系阐述了四点见解,并由此得出结论:在刑法、刑诉法颁布以后,不应再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笔者对此有不同认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韩洪杰同志商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党制定的对敌斗争和惩罚犯罪的政策和策略。它已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刑法颁布以后,这一政策是否应予否定  相似文献   

9.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政策。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种诱供,甚至导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主张彻底抛弃这一政策。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待这项政策,既要看到它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10.
《法学》2000年第1期载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质疑》令人欣赏。虽然与作者有同感,但还不限于此,试讨论如下: 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沉默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非但未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反而使其承担了如实回答的义务。此时,尚不能断言“如实回答”是被追诉者的一项供诉义务。  相似文献   

11.
官商勾结密谋建造少年监狱牟利庐泽恩县(Luzerne County)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该州的法官是民选政府官员,竞选法官同竞选州长和州议员一样,候选人先要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获得提名,然后代表民主党或共和党出马竞选法官,在全民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票即胜选。但相较于其他民选官员有一点不同,法官的任期比较长,宾夕法尼亚州的法官一个任期为10年;因为法官不是同一年当选,所以一般每隔两年就有法官职位的选举。  相似文献   

12.
13.
冒认专利申请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冒认专利申请是指非发明人没有获得专利申请权、未经发明人许可提出的专利申请.冒认专利申请不能取得先申请地位.冒认专利申请授权后,真正权利人不能取回专利权,冒认专利权只能被宣告无效.真正权利人只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法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4.
Hospital care for the "self-pay" pati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lacking an identifiable source of third-party payment has risen substantially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examines trends in the hospitalization of "self-pay"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s causal influences on the propensity of hospitals to accept such patients for treatment. Our analysis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re's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 (PPS) and hospitals' self-pay patient share. Our results show an overall increase in both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self-pay patients treated by hospitals between 1980 and 1985.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he types of hospitals that accepted such patients, with major teaching hospitals treating an increasingly disproportionate share. The mix of self-pay patients in terms of age, sex, and reason for hospitalization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study.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no evidence that PPS reduced hospitals' willingness to treat uninsur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刘卓千 《行政与法》2007,(12):108-109
继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疾病之后,近年来,又有一种被称为"办公室综合症"的新疾病也开始侵害办公室人员的健康。因此,有效地预防与缓解办公室综合症,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列举了"办公室综合症"的症状,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缓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房清侠 《河北法学》2011,29(1):84-91
出于维护稳定,凸显政绩等原因,某些基层单位将偏执性上访者作为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的事例时有发生。实质上,病理学上的精神病与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理解截然不同。作为遏制长期上访者措施的创新,"被精神病"现象的出现,恰恰昭示了政府服务理念和角色的不适应,行政权力的监督无力以及精神卫生统一立法的滞后。  相似文献   

17.
The death of seventeen-year-old heart transplant patient Jesica Santillan at Duke University Hospital due to a mismatch of blood types sent shockwav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brought heightened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medical erro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odern literature on medical error and proposes changes in medical culture to effectuate a system in which medical errors can be reported without fear. It argues that the way to achieve this goal is by placing less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and more on systemic factors that provid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errors occur. This new system would take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error, change the culture of medicine, and relieve physicians of the burden of impossible over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8.
刑事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证据虚假"和"证据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证据科学》2008,16(6):676-688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不应该将“证据不足”这种涉及证据证明力的事由作为再审事由。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