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上海解放和接管作出的历史贡献。在解放上海战役中,新四军的老部队是重要攻坚力量,一大批优秀的新四军老战士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上海解放后,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培养的大批干部,在上海的接管和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村战斗是抗日战争中期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场战斗,因其斗争对象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而备受争议,从郭村战斗对苏北根据地的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新四军的壮大等方面看,其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从统战工作的角度考虑,郭村战斗是统战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反映了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2013年下半年召开主题为"新四军与上海"的学术研讨会。为此,特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征文选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选):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1)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回顾总结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对今天的政权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村战斗是抗日战争中期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场战斗,因其斗争对象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而备受争议,从郭村战斗对苏北根据地的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新四军的壮大等方面看,其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从统战工作的角度考虑,郭村战斗是统战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反映了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精兵建设系抗战艰难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华中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即推进以缩简上层机关为中心的军队精简举措。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精兵简政”初期,华中局与新四军内部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军思想。毛泽东基于抗战局势与现实困境的整体考量,推动了“精兵简政”在各根据地的贯彻。华中抗日根据地于1942年秋进入深入“精兵简政”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精兵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已经在华中部分地区征收田赋和田亩捐。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田赋征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在田赋征收过程中,各根据地较好地贯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田赋征粮、清查田亩、废除册书制度、整顿征收秩序等重要举措,实现了华中田赋征收史上的重大变革。华中根据地田赋征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王珲 《北京党史》2023,(4):43-48
1938年年底,刘少奇肩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使命离开延安,深入华中敌后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直到1942年才离开华中回到延安。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维护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党的政治建设打开华中工作新局面。刘少奇在华中敌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巩固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深入推动全民族抗战、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毅在华中敌后六年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 ,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以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机动的统战艺术 ,卓有成效地开展敌后统战工作 ,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尤其是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一、加强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利用矛盾 ,求同存异 ,“互助互让 ,共同发展” ,开辟敌后抗战的新局面毛泽东指出 ,地方实力派是我党要争取的中间势力 ,“他们虽然同进步势力有矛盾 ,但他们同现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损人利己的政策亦有矛盾” ,“所以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 ,他们是可能在我们同…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建德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一分重要。它作为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战略枢纽和中转站,对于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全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主要包括兵站领导机构建设和兵站线路建设两个方面。新四军建立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兵站领导机构,军部成立了总兵站,其下建立了若干派出所,各支队也建立了兵站组织。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兵站隶属供给部领导。在兵站线路建设上,于华中各根据地之间建立了战略兵站线,在根据地内部建立了基地兵站线路,在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建立了秘密兵站线。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为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16.
<正>新四军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期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争取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援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积极派遣人员开展海外宣传活动,呼吁国际人士和海外华侨支持抗战事业新四军领导人十分重视对海外人士的统战宣传工作。特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视人民为"最高法则",通过对广大指战员和党员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严肃军纪法规、倡导人民监督和坚持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廉政建设措施,使广大党员干部以廉洁从政取信于民,以惩治贪腐凝聚民心,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的衷心拥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实践证明:贪污腐败始终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大阻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政建设的思想根基,执政清廉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对于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其中华南根据地地处祖国南疆,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其建立和发展经过重重困难。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我党、我军能在华南坚持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海外华侨特别是南洋华侨,对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地建立并发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事业。本文梳理华中抗日根据地教育的主要形式,概括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特点,肯定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劫夺、破坏、封锁的艰苦环境。为了坚持长期抗战,战斗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各部队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普遍开展。上至军师首长,下至战士、勤务员、马夫,都投入到大生产运动的热潮之中。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部队农副手工业产品的自给或半自给。对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弥补部队军需不足,改善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推动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