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战时期地处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中国兵工企业受到日军炮火的严重威胁。为保存实力,坚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被迫做出兵工企业内迁西南地区的战略举措。大量兵工企业陆续内迁西南地区,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兵工企业的精华,为支撑长期抗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1949年六七月间,二野渡江作战,解放了华东地区后,邓小平在上海市长陈毅的家宴上认识了陈毅的堂兄——兵工专家陈修和。陈修和抗战期间曾在大西南做兵工工作,对西南的情况较熟。邓小平请陈修和介绍西南情况,陈修和就谈到了成渝铁路。他说,抗战期间,汉阳钢铁厂的设备迁到了重庆,这样,重庆钢铁厂有汉阳钢铁厂内迁的完好设备和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工矿企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内迁运动,不同空间下的民族工商企业在内迁方面作出了差异性选择。以上海为代表的民营工商企业的主体,及时选择了西迁内地。上海以外地区的民营工商企业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没有能及时内迁,但多数企业作出的能迁则迁、不迁则毁的艰难抉择和"誓不以厂资敌"的壮烈呼号,汇成了全民族抗日救国热血洪流,成就了企业与政府共赴国难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4.
郑洪泉 《湘潮》2006,(6):43-47
李承干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兵工企业家,自“九·一八”事变后至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把自己所领导的金陵兵工厂——廿一兵工厂建设成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并使之成为抗战时期供应前方将士军火的主要基地。李承干因此被誉为是当时中国兵工界的国宝。青年时期立下实  相似文献   

5.
吴永燕 《世纪桥》2012,(3):31-32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浙江大学则是内迁高校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浙大内迁遵义办学,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遵义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以上海民营工厂内迁运动中的民族企业家为对象,考察他们在内迁整体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作为和作用,从而对抗战时期上海民营工厂内迁过程中民族企业家的贡献有一个新层次的认识.一、上海民营工厂内迁运动的发赶和民族企业家的作用抗战后沿海工业地区的民营工厂内迁运动,是国民党政府战时经济方针的一个重大措施.众所周知,战前我国工业重心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为使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基础,避免沿海民族工业遭到灭顶之灾,及沿海民族工业资敌,加强日本侵华的经济实力.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内迁.”①但是,和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解放初期,为打破外部封锁禁运和连续轰炸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分工厂按照就原料就市场原则、以及部分搬迁合作经营模式实施内迁。虽然此次内迁持续时间不长、内迁工厂数量也较为有限,但无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对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14日,开国元帅聂荣臻辞世24周年。24年前的今天,帅星陨落,山河同悲;24年后的今天,盛世神州,深情缅怀。作为聂帅在家乡的一个晚辈亲属,我曾有幸陪同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委领导多次拜望聂帅,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聂帅20岁离开家乡,只有1955年在西南地区调研兵工企业时短暂地回到江津县城,连吴滩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都是以国防为中心开展的经济建设运动,两次内迁运动既有共同特点,也有差异性,本文拟从性质、目的、组织、影响等方面对两次内迁运动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当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市龙山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内安和迁复建集镇之一。龙山镇党委政府不仅把移民内安和集镇迁复建工程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更把其作为改变城乡面貌、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来抓,科学谋划、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着力打造库区景观新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冶成勘)是由原冶金工业部北京勘察总公司和冶金工业部沈阳勘察公司的一部分于1969年10月内迁四川组建而成的原冶金工业部属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于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现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在川的子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锦春 《企业党建》2012,(10):56-57
思想政治工作是兵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明显优势,在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集团)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华安集团实施企业重组以来,集团党委以“把握方向、推动发展、保持先进、促进和谐”为职能定位,坚持遵循“企业重组、思想引路”的工作原则,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进企业重组、融合的有效手段,积极开辟了“两驱动”和“三融入”的新路径,促进了企业的深度融合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5年,在历史长河中如同白驹过隙,但对于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来说,5年,迅速完成了从成长、到跨越、再到腾飞的变迁。5年,他们交上了这样一份答卷:2006年至2009年,集团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8年11月28日,在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集团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荣誉称号,在全国20家企业获此殊荣的企业中,集团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2009年,云南物流集团在“2009中国物流企业50强企业名单”中排名第26位,同年,集团又荣列2009中国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业50强第14名。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于是年11月正式迁抵重庆,重庆成为战时大后方的核心区域。随着战争的进行和人口的内迁,战时重庆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物价上涨、百货匮乏等不断呈现,为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烙上了深刻的战争印记。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也给重庆城市生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时尚气息,促进了市民生活的衣食住行乃至风俗观念的革新,加速了东西部思想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 山河破碎.为保留我国科研事业命脉,大批文教单位、科研机关内迁重庆,在后万展开科学救国行动. 1943年7月, 中国科学社第23次年会在北暗召开.会议通过了研制中国地形浮雕的提案.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8)
<正>兵工精神是兵工人在建设人民兵器事业的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独特财富,是人民兵工从无到有、薪火相传的动力源泉。人民兵工创建83年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使命,催生着不同的兵工精神,孕育着不同的梦想。兵工人薪火相传,记述着在兵工精神与兵工梦的激励下人民兵工不断壮大的历程。兵工精神并不抽象,它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可歌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企业公司开创的这种股份制模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福建、陕西、安徽、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湖北、西康等省都仿照这种模式。抗战期间,贵州成为陪都重庆的屏障、西南公路交通枢纽,大批企业内迁,资金向贵州流动,股份制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几十家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农业垦殖诸多行业,促进贵州战时经济高涨。最有成效的是贵州企业股份公司,它是股份制成功的典型。东北、华北沦陷,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城市相继陷落,开发西南势在必行,贵州资源受到重视。内迁企业众多,但在战乱中求生存困难重重。当务  相似文献   

18.
正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黑龙江省的三家兵工企业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庆华工具厂创造了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三项经验,又在总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工作法,不久后被毛泽东概括到著名的"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企业  相似文献   

19.
兵器工业是军事工业的一部分,以生产武器弹药为重任。目前,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工生产相关研究成果薄弱,没有针对华东解放区兵工生产问题的专题研究。本文聚焦于华东解放区的兵工生产,梳理华东各军区兵工厂的发展进程,多方面呈现为保证兵工生产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各项建设,分析生产环节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兵工生产对战争的成效,以期还原华东解放区兵工生产概貌,拓展兵工史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吴运铎,中国人民兵工的开创者,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写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