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地处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中国兵工企业受到日军炮火的严重威胁。为保存实力,坚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被迫做出兵工企业内迁西南地区的战略举措。大量兵工企业陆续内迁西南地区,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兵工企业的精华,为支撑长期抗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工矿企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内迁运动,不同空间下的民族工商企业在内迁方面作出了差异性选择。以上海为代表的民营工商企业的主体,及时选择了西迁内地。上海以外地区的民营工商企业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没有能及时内迁,但多数企业作出的能迁则迁、不迁则毁的艰难抉择和"誓不以厂资敌"的壮烈呼号,汇成了全民族抗日救国热血洪流,成就了企业与政府共赴国难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3.
吴永燕 《世纪桥》2012,(3):31-32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浙江大学则是内迁高校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浙大内迁遵义办学,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遵义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都是以国防为中心开展的经济建设运动,两次内迁运动既有共同特点,也有差异性,本文拟从性质、目的、组织、影响等方面对两次内迁运动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当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多知识分子和曾在兵工厂工作过的技术工人投奔中共开辟的抗日根据地.这些学有专长的技术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是根据地发展兵器工业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战时根据地兵器工业虽有诸多先天不足,但技术专家争能工巧匠依靠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解决兵工生产原料自给问题.根据地机械制造工业的初步建成促进了兵工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战时根据地兵器工业的进步体现为枪炮性能的改良、弹药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郑洪泉 《湘潮》2006,(6):43-47
李承干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兵工企业家,自“九·一八”事变后至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把自己所领导的金陵兵工厂——廿一兵工厂建设成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并使之成为抗战时期供应前方将士军火的主要基地。李承干因此被誉为是当时中国兵工界的国宝。青年时期立下实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前,僻闭峻险的西南还“呈十足中古时代地方经济色彩”,现代工业一片空白。然而,随着抗战爆发,国府西迁,西南工业渐渐踏上了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大变局的帷幕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解放初期,为打破外部封锁禁运和连续轰炸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分工厂按照就原料就市场原则、以及部分搬迁合作经营模式实施内迁。虽然此次内迁持续时间不长、内迁工厂数量也较为有限,但无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对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向沦陷区即向敌占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项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共产党审时度势作出这一重大决策,因地制宜地实施这一决策,最后实现这一决策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重要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充分说明:向沦陷区发展,对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发展及争取抗战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更有力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麻坡永春会馆创设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时旅居麻坡的福建永春乡贤李庆烈与十几位热心同乡提倡设立会馆,并蒙柔州苏丹赠地皮一块,得以完成初基(即现今会馆之地址)。会馆成立后,即开放予同乡联络感情,并为南来同乡安排工作,沟通消息,互相扶助,谋求出路,且开办学堂(私塾),让同乡子女得以求学,为麻坡华校之肇始。1932年1月1日新会馆落成。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荣杰 《党的文献》2021,(2):104-109
抗战时期,疫病在晋绥边区一度流行,严重影响了边区军民健康、部队战斗力和边区建设.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疫病防治,迅速组织军队、政府、群众等多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及时上报并公布疫情信息、颁布防疫法令、组建医疗机构、研制防疫药品、免费医治病患、强调中西医结合、实施封村隔离、开展卫生清洁运动等.经过努力,患者得到治疗,疫病流行得以控制.边区有效的全民防疫,不仅保证了边区军民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向群众普及了卫生防疫知识,改变了群众的卫生习惯,提高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拥护,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叶挺在其革命生涯中,多次得到用恩来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受中共中央之托组建新四军,在遇到种种困难之际,总是得到周恩来的及时引导与关怀,使得他能正确地对待与处理相关问题,为党的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颖超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政治、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儿童工作的著名领导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她提出了许多关于妇女解放的宝贵思想和理论,主要体现在倡导科学、理性的妇女运动观、恋爱婚姻观、参政观、贤母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在我国革命建设各个阶段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而抗战时期的民主思想就是其诸多理论建树之一。抗战时期刘少奇民主思想的实践路径体现在:抗战时期我们党要紧紧抓住党内民主建设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两条主线,以走群众路线为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塑造民主精神为根本方法,将民主建设的现实目标与根本目的统一起来;在民主政权建设实践中,要采取"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模式;同时,不能将党内民主建设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区活跃着一支由共产国际直接领导的反帝情报组织,其成员基本上是中国人,由共产国际及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培训并安排任务,主要工作是搜集情报、破坏日军的侵略活动、袭扰打击日军等。他们深入虎穴,神出鬼没,常在敌人毫无防备之时,予以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各种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晋察冀边区疫病流行,人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是抗战的基础和保障,疫病泛滥严重地成胁着抗战的基础,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行卫生防疫运动,将其作为晋察冀边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边区的人畜发病率、死亡率逐步下降,防疫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两弹一星”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分严峻的国际条件下作出的成功决策,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两弹一星”战略的实施以中国特色的“大科学”体制为基础,是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基础上,通过中央决策者、科学家和全国人民的参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就既为中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国三大政治思潮的形成有下列原因,首先,它是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它是抗战时期经济多极化发展的必然反映;再次,它是抗战时期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抗战时期三大政治思潮主要包括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和中间党派的中间路线。三大政治思潮是其各自内部发展和嬗变的产物,他们各自的内在性质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